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改变城乡分割和城乡分治状况,扭转重城轻乡的倾向,按城乡结合的原则,把城市和乡村纳入统一的大系统,促进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我国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的目的在于改善城乡功能和结构,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协调城乡利益结构和利益的再分配,从而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产业协调。从城乡两个层次统一规划产业结构和地域结构,形成既有分工又有联系的城乡地域分工和经济体系,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重新组合,组建跨越城乡的企业集团和利益集团共同体。(2) 市场协调。建立跨越城乡、跨越地区界限的城乡统一的市场,反对保护主义和地方壁垒,反对不正当竞争,实现城乡衔接和农户与市场的衔接。尤其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劳动就业的协调发展。(3) 规划和建设协调。把城乡居民点、工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作为整体,统一规划和建设,做好城乡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4) 生态环境协调。从城乡两方面努力,统筹进行有污染的工业的布局,统一协调环境整治和保护。(5) 体制与政策协调。修订计划体制下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有关制度、法规、条例和政策,使城乡要素的流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统一的法规制度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