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美术Aiji meishu
古代埃及人的美术。主要是指从大约公元前3 000年埃及统一起,到公元前30年原住民族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托勒密王朝灭亡讫这一历史时期的美术。埃及美术被认为是由尼罗河的恩惠所孕育的美术。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尽管在长达三千年的时间里,其样式几乎没有任何变化,首尾一贯。这是因为每年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带来了农业的丰饶,这种较少变化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古代埃及人保守、固守传统的气质。在这种不变的样式范围内,尽管产生了如在浮雕中所显示的那种高度熟练的技术,在动物和黎庶的表现中所看到的惊人的写实性,但那并非主流,因为埃及美术是以法老、祭司和贵族为中心的宫廷美术。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对埃及美术的可能性和界限起了坚固的框架作用。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帝王的石造陵墓。它以巨大的体积,单纯、锐利的造型,屹立于骄阳之下一望无垠的沙漠之中。它体现了人类最初的、被组织化的文明。其主要遗构在尼罗河西岸的基泽(见彩色图版)。为胡福、哈弗拉、门卡瑞三个法老王连起来的正四角锥形金字塔建筑群,建于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国家日臻完善的第4王朝时代。此时,始于祭葬庙的宗教建筑,亦发展起来。在经过中王国短暂的战乱之后,埃及美术迎来了最繁盛的新王国时代。伴随着王权的重新巩固和国势的强盛,以首都底比斯为中心在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营造工程。第18王朝时所建的库尔纳神庙和卢克索神庙,不仅规模宏大,而且首创了多柱式的建筑形式。第19王朝以后,埃及建筑,除拉美西斯二世在尼罗河上游倚山所建的阿蒙神庙(它的正面是从岩石笔直削去所雕凿的高达19.8米的四尊拉美西斯二世像)之外,再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基本上只是沿袭以往的形式和技术。
在古王国时代的雕像如《拉荷切普王子与其妻坐像》、《哈弗拉坐像》等中;法老的威严,以一种被理想化的、普遍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埃及雕刻家们,始终固守着一种正面性,这就是从眉间经脐而落于两腿之间的正中线,恰好在垂直于地面的一个平面上。无论在群像或某种活动像中都不例外。唯一破坏这种原则的,是在长久的埃及王朝中曾一度推行暴风雨般宗教改革的阿赫纳顿时代的雕刻。它带有一种宫廷美术特有的华丽和内在性的表现。
古埃及的浮雕只不过是把像绘画一样的轮廓略加雕凿,使形象薄薄地浮出的一种形式。绘画几乎都是遗留在沿尼罗河的许多国王和王妃们的墓里面的壁画。这些壁画和浮雕,均遵守地面为一条水平线,人物的脸部为侧面(眼睛却是正面),肩是正面,自腰以下又是侧面的原则(阿赫纳顿时例外)。并且在画面上书写着象形文字。所以埃及艺术家们是着眼于讲述事件的经过或情景,而不是表达视觉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