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马福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马福益1865—1905

湖南湘潭人
清末湖南会党著名首领。湘鄂赣边区哥老会的洪江会领袖。
原名:福一
别名:马乾、陈右衡

马福益约1865—1905

清末会党首领。原名福一,一名乾,祖籍湖南湘潭,出生于醴陵,早年在醴陵当佃户,加入哥老会,为当地哥老会首领。光绪十七年(1891年)创立回仑山(一作回龙山)忠义堂,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开堂放票,广收窑工、农民为党徒。1904年接受华兴会革命宗旨,与黄兴等组织同仇会,任少将。此后在浏阳、醴陵、常德等地组织会党军队,推黄兴为主帅,马任副总指挥,定于十一月十六日起事,事泄,走避广西。次年复回湖南,准备重举义旗,并亲往安源联络矿工,在醴陵被清军所捕,身受酷刑,坚贞不屈。次年四月被害于长沙。

马福益

萍乡革命与马福益 新世纪书报局(巴黎)1册
马福益陈匡时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6辑第
19页
马福益(1865-1905)张敏孝中国民主革命人物简介第10页

马福益 *革命人物志第4集第138页
马福益烈士传略冉济民株洲文史资料第1辑第152页

马福益

十种辞书工具书民国人物生卒年订补(5)马福
益应改标为(1866—1905)
王学庄近代史研究1986年3期
马福益
醴陵革命人物马福益纪要
陈匡时
刘约真
民国人物传(七)第53页
辛亥人物碑传集第81页
马福益

马福益1865~1905

原名福一,又名乾。湘潭人。早年曾充江南清军营弁,入哥老会。1891年(光绪十七年)创立“回龙山”开堂放票,招收会众,势力遍布醴陵、湘潭、浏阳及赣、闽、鄂诸省,为四省洪江会领袖 (龙头)。1900年率所属会众参与自立军起义,因事泄而未举事。1904年黄兴率华兴会起义,他决定以所属会众分五路同时响应,被委任为少将副总指挥。后谋泄事败,避走广西。次年春回湖南,准备图谋再举,不幸中途在萍乡车站被捕,英勇就义于长沙。

☚ 马邻翼   文斐 ☛
马福益

马福益约1865—1905

原名福一,又名乾。原籍湘潭,后改籍醴陵。早年加入哥老会,曾充江南清军营弁。离营后,于光绪十七年 (1891) 创立回仑山 (一作回龙山),开堂放标,招收党徒。因帮助醴陵瀑口商会整顿市面秩序,被聘任为湘潭雷打石一带石灰窑总工头,使生产恢复,因而声誉大著,加入其所属会党者日增,势力遍于醴陵、湘潭、浏阳各地,并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自称东南西北四路总统,成为清末湖南会党中最著名的首领。1904年华兴会谋划长沙起义,黄兴与刘撰一亲至湘潭与他密晤,各倾肝胆,共谋光复。决定黄兴任起义主帅,刘揆一任总指挥,马福益任副总指挥; 省城以武备学堂学生联络新旧各军为主,城外则以马福益所属会党群众为义军,分五路同时响应。为加强会党力量,华兴会还授予马福益少将衔并枪支、马匹。起义失败后,避走广西。次年返回湖南,拟以洪江为据点再次发难,卒于途中为清军所捕,4月于长沙英勇就义。

☚ 谭钟麟   龙湛霖 ☛

马福益约1865—1905

原名福一,一名乾。近代湖南湘潭人。早年入哥老会。清光绪十七年(1891)创立回龙山,势力遍于醴陵、湘潭、浏阳各地。三十年,在黄兴、刘道一等人启发下,慨然革命。遂参与谋策长沙起义,以所属会众为义军,军、学界人为指挥,在省城以外分五路兵马同时响应。事泄,旋避广西。次年返湖南,拟发动洪江起义,不幸途中被捕,当年春(4月)在长沙英勇就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