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坏死病毒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坏死病毒组Necrovirus group

原名烟草坏死病毒组(Tobacco necrosis virus group)。属单链核糖核酸、无胞膜、球形、单体基因组病毒,芸薹油壶菌(Opidium brassica)的游动孢子传播,引起寄主植物系统或局部坏死。1987年得到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的承认。组名源于希腊文nekros(坏死体)。典型成员是烟草坏死病毒(Tobacco necrosisvirus,TNV),其他成员有: 从河水中分离得到的藜坏死病毒(Chenopodium necrosis virus)、石竹黄条病毒(Carnation yellow stripe virus)和 Lisianthusnecrosis virus。过去隶属本组的有由瓜类油壶菌(O.radicale)传播的黄瓜坏死病毒(Cucumber necrosisvirus,CNV),由于其核酸和蛋白外壳结构与本组成员有明显差异,也无血清学相关性而从本组删除。坏死病毒组编码程式是R/1:1.5/19:S/S:S/Ve/Fu。
病毒性质 病毒粒子球形,无包膜。粒子直径大小因制样方法不同而异,包埋在组织切片中的粒子直径较小,用金属投影或负染法测定的直径较大。文献中常用的数据为后者,约为28纳米。粒子的分子量为6.3~7.6×106,沉降系数为118~133S,在氯化铯中的密度为1.399克/立方厘米,扩散系数为1.2×10-7,等电点为pH值3.9~4.5,吸收光谱260纳米/280纳米比值为1.7。外壳蛋白由一种多肽构成,分子量为30 000~33 000。每个粒子上有180个亚基,以T=3的20面体网络排列。核酸基因组为ssRNA,正功能,分子量为1. 3~1. 6×106,单分子。RNA的5’端的序列为ppApGpUp……。TNV—RNA在大肠杆菌及麦胚无细胞体系中可作为mRNA,转译6种蛋白质,其中以分子量30 000~33 000的外壳蛋白质为转译的主要产物。
烟草坏死病毒的免疫原性较强,在凝胶双扩散中有良好的沉淀反应,在不同的分离物中至少存在7个血清型。
分布和为害 烟草坏死病毒是史密斯(Smith,K.M.,1935)从温室生长的无症状的烟草根部分离得到并鉴定的。分布极广,从生长在未消毒土壤中的寄主植物根部都可以分离得到。寄主范围广,在试验条件下可侵染10科以上的植物。在适合生长的条件下,接种24小时后即可出现病斑,但多为局部侵染,系统侵染的寄主有郁金香、菜豆、大豆、黄瓜、桑、半夏等,引起组织或器官坏死。在木本植物上多为系统性潜隐侵染,寄主地上部分都含有病毒。由烟草坏死病毒所致的病害大多数没有严重的经济损失。
活体外的稳定性 烟草坏死病毒在活体外性质比较稳定,钝化温度85~95℃,体外存活7~28天,稀释限点10-6。但是在一些分离物中也存在不稳定的变异体,在组织榨取液中对RNA酶极为敏感,变异体中约有一半是以核酸的形式存在。
传播途径 烟草坏死病毒组成员极易通过机械传毒。在自然条件下由芸薹油壶菌的游动孢子传播。芸薹油壶菌的不同生物型与烟草坏死病毒之间有高度的特异性。一般认为,当芸薹游壶菌的游动孢子在土壤中活动时,病毒粒子吸附在游动孢子的鞭毛和质膜(Plasmalemma)上;当游动孢子接触到根的表皮时,鞭毛收缩,形成外囊壁,病毒粒子被带到游动孢子体内;当游动孢子产生侵染管时,病毒粒子随细胞质一同注入根细胞内而完成侵染。
烟草坏死病毒的卫星病毒 在一些分离物中,伴有直径为17纳米的小球形的卫星病毒(Satellite oftobacco necrosis virus,STVV或SV)。卫星病毒的外壳蛋白由一种多肽构成,分子量为21 000,与烟草坏死病毒无血清学相关性。核酸分子杂交证明两者之间的碱基序列只有2%~10%的同源性,因此确定它们是不同的病毒。卫星病毒依赖烟草坏死病毒而活化和复制核酸,其核酸的分子量为0.28~0.4×106,由1239个核苷酸组成,它的5’端没有m7G5p的帽子结构,携带一个外壳蛋白基因,因此卫星病毒的RNA包被在自身转译的蛋白外壳之中。卫星病毒对烟草坏死病毒的依赖关系具有高度的专化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