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蜡疗法
利用加热溶化的地蜡做为温热介质,接触体表将热能传至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地蜡疗法。
地蜡是石油矿层或石油、石蜡沉淀物中的矿物蜡,由高分子碳氢化合物、树脂和沥青等组成,是挥发性较小的矿物性有机物质。由纯地蜡(40~60%)、石蜡(3~7%)、矿物油(45~60%)、树脂(6~10%)、沥青(1~2%)和少量甲烷、乙烷、硫化氢、铁、钾、钠、氯化物与氧化物构成。有人认为其中尚含有类乙醯胆碱样物质与求偶素样物质。地蜡外观呈棕色或黑色,经氧化可使黑色加深;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冷却凝固后体积可缩小15%。医用地蜡应除去水分、矿物油和树脂等混杂物。其熔点为52~55℃,热传导系数为0.0004cal/℃·cm·s,比热为0.8cal,蓄热能为1875s,比重为0.9。其温热效应优于淤泥和石蜡。
地蜡中除含有的乙酰胆碱样物质和求偶素样物质具有特殊的作用外,其它温热作用与机械压迫作用对机体的影响与石蜡疗法相同,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蜡盘法。地蜡疗法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其它适应证、禁忌证均与石蜡疗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