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1948年4月1日的讲话,现收入《毛泽东选集》第4卷。讲话中明确指出,晋绥解放区党的组织在纠正了工作中的“右”的和“左”的偏向以后,全部工作走上了健全发展的轨道。特别强调晋绥党组织在过去工作中发生的几个“左”的偏向都是由于没有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政策和法规造成的。例如:第一,在划分阶级成分中,在许多地方把许多并无封建剥削或者只有轻微剥削的劳动人民错误地划到地主富农的圈子里去,错误地扩大打击面。第二,在土地改革工作中,侵犯属于地方富农所有的工商业;在清查经济反革命的斗争中,超出应当清查的范围;以及在税收政策中,打击工商业。第三,在过去一年的激烈的土地改革斗争中,晋绥党组织没有能够明确地坚持我党严禁乱打乱杀的方针,以致在某些地方的土地改革中不必要地处死了一些地主富农分子。总结了这些错误教训后,《讲话》进一步地指出:“我们认为,经过人民法庭和民主政府,对于那些积极地并严重地反对民主革命和破坏土地改革工作的重要的犯罪分子,即那些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和恶霸分子,判处死刑,是完全必要和正当的。不如此,就不能建立民主秩序。但是,对于一切站在国民党方面的普通人员,一般的地主富农分子,或犯罪较轻的分子,则必须禁止乱杀。同时,在人民法庭和民主政府进行对于犯罪分子的审讯工作时,必须禁止使用肉刑。”时隔一个星期,1948年4月8日毛泽东在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中,谈到城市政策时,又再次强调依法处理各项问题。他指出:“禁止农民团体进城捉拿和斗争地主。对于土地在乡村家在城里的地主,由民主市政府依法处理。其罪大恶极者,可根据乡村农民团体的请求送到乡村处理。”这些指示,说明毛泽东在革命大变革时期,重视法制,对各项工作,不仅有党的政策,而且要有法律规范的保障。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Speech at a Conference of Cadres in the Shanxi Sui-yuan Liberated Area

毛泽东在1948年4月1日对参加晋(山西)绥(绥远, 原为省, 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解放区干部会议的同志们发表的一次讲话, 是阐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的重要文献。这个讲话主要在肯定了中国共产党晋绥分局一年来领导该地区整党和土地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 根据全国工作面临的新的政治形势和政治任务, 科学地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毛泽东明确地指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 不是任何别的革命, 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毛泽东还阐明了,这个革命“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来充当领导者”; 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地主阶级分裂出来的一部分开明绅士则是组成这个革命统一战线的广泛力量; 这个革命所要推翻的敌人, 则“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毛泽东对土地改革工作的总路线作了阐述, 指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条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开始的20多年中领导土地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10年内战时期形成的土地革命路线的继续和发展。它除了包括前者原有的阶级路线以外, 还增加了斗争的策略和运动的目的这两方面的重要内容。
该文指出, 土地改革所依靠的力量之所以只能和必须是贫农, 这是因为这个阶层和雇农在一起, 占了中国农村人口的70%左右。土地改革的主要和直接的任务, 就是满足贫雇农群众的要求。但在土地改革中也必须团结中农, 贫雇农必须和占农村人口20%左右的中农结成巩固的统一战线。因此, 必须容许一部分中农保有比一般贫农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为多的土地数量,必须反对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土地改革的对象,只能和必须是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剥削制度,不能侵犯民族资产阶级, 也不能侵犯地主富农所经营的工商业。特别要注意不要侵犯没有剥削或只有轻微剥削的中农、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和新式富农。土地改革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即消灭封建地主阶级, 而不是消灭地主个人。因此, 对地主必须分给和农民同样的土地财产,并使他们学会劳动生产,参加国民经济生活的行列。消灭封建制度应当是有步骤的, 必须依据环境所许可的情况, 农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 决定发动斗争的策略、分地区、分阶段地进行土地改革。不要企图在一个早上消灭全部的封建剥削制度。毛泽东特别强调了具体分析具体情况的重要性。他指出,土地改革在消灭封建地主阶级时,必须是有分别的, 必须分别地主和富农, 分别地主的大、中、小, 分别地主中恶霸分子和非恶霸分子。在平分土地、消灭封建制度的大原则下, 不是一律地而是有所分别地决定和实行给予这些不同情况的人们以不同的待遇。采取这种政策,有利于减少革命阻力,有利于分化和各个击败敌人。
文中还强调指出, 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发展农业生产。在任何地区, 一经消灭了封建制度, 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 就必须立即提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任务。为此, 一方面在消灭封建制度的斗争中, 必须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存一部分可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反对破坏和浪费, 反对大吃大喝, 注意节约;另一方面在完成土改后,又必须积极组织互助合作,改良农业技术, 改良种子, 兴办水利等。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1948年4月1日在晋绥解放区兴县蔡家崖召开的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当时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保证斗争的健康发展,加速全国胜利的到来,毛泽东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我们党在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中的经验,阐明了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讲话》指出,晋绥地区的工作是成功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晋绥党组织反对了右的偏向,发动了群众斗争,在全区共300多万人口的200多万人口中,完成了或正在完成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另一方面,晋绥党组织又纠正了在运动中发生的几个“左”的偏向,因而使全部工作走上了健全发展的轨道。在土地改革中的右倾思想,主要是不敢放手发动群众,进行反封建的坚决斗争,束缚了群众的手脚,以致封建势力斗不倒,不能满足贫雇农的要求,不能树立起农民基本群众的政治优势。“左”的偏向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在划分阶级成分中,许多地方错误地把一批劳动人民划到了地主富农的圈子里去,扩大了打击面,侵犯了中农利益,忘记了土改工作中建立反封建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2)在土地改革工作中侵犯了属于地主富农所有的工商业,妨碍了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3)没有能够明确地坚持我党严禁乱打乱杀的方针,以致某些地方给坏分子以乘机报复的可能,由他们杀害了一些劳动群众。《讲话》分析了所犯错误的原因,指出,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应当引为全党同志的教训。《讲话》着重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点,第一,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保证和必备条件;第二,参加这个革命的人们所组成的统一战线是十分广泛的,包括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地主阶级分裂出来的一部分开明绅士,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民大众;第三,这个革命所要推翻的敌人即这条总路线的目的,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的集中表现,就是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讲话》还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这就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讲话》精辟地阐述了总路线总政策和具体个别工作路线的关系,指出,如果我们真正忘记了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我们将是一个盲目的不完全和不清醒的革命者,在执行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政策的时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左右摇摆,就会贻误我们的工作。这篇讲话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指导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其中有许多重要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全文约7 900字,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

☚ 关于工商业政策   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 ☛
000006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