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在华设厂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在华设厂权

在华设厂权

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在中国通商口岸随意经营加工制造业的特权。道光二十二年(1842)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后, 外国资本主义为了便于对中国加紧推销商品、掠夺原料, 已在中国经营有船舶修造厂和多种加工工业如砖茶厂、制糖厂、制革厂、轧花厂等。这些工厂的设立,没有条约依据,是非法的,光绪六年(1880)前,清政府对外人在华设厂采取放任政策,不敢过问;但某些外厂也因中国人民反对设立而不得不停歇或迁走。光绪七年前后,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意欲经营近代民用工业并企图在某些行业中建立独占势力,导致清政府改变了过去的放任政策。光绪八年美商在上海建纱厂,光绪二十年英商怡和洋行运输大批纺织机器至上海,均因清政府的干涉,设厂未遂。光绪二十一年中日《马关条约》第六款规定: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又规定: “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以及在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 自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也取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经营加工制造业的权利。而对外资工广的产品均仅比照进口洋货征收从价5%的正税,运销内地时再加2.5%的子口税。从此,中国丧失了工业专有权,中国的广大市场、丰富的原料和低廉而众多的劳动力被帝国主义各国所利用。甚至华厂的捐税负担反较外厂为重,在与外厂竞争中居极端劣势地位。在华设厂权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不能健康成长的一个致命伤。在此后四十年中帝国主义疯狂地对中国输出过剩资本,除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国内外贸易外,更利用在华设厂权控制中国的近代工业。1936年,外厂产量在中国机制棉布总产量中占64%, 卷烟占58%,电力占55%。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日益深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着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废除,在华设厂权也被取消。

☚ 内河航行权   租界 ☛
0000532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