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氮素的供应能力nitrogen supplyingcapacity of soil土壤对作物(以一季计)供应氮素的数量和动态过程。 土壤供氮量 土壤对作物所供应的氮的总量。决定于土壤起始速效氮量,以及在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中土壤氮素的释放量。 土壤起始速效氮量 种植时根系活动层土壤中硝酸态氮和交换性铵态氮的积累量,与前季作物的氮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等有密切的关系。在正常施肥的情况下,土壤的起始速效氮量是很低的。 土壤氮素的释放量 糸指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有机态氮的矿化量和粘土矿物固定态铵的释放量。由于土壤“固有的”粘土矿物固定态铵的有效性一般很低,因此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氮素的释放量主要决定于在此期间土壤有机态氮的矿化量。矿化量的多少又决定于土壤有机态氮的含量和生物分解性的大小,以及作物的生长期的长短和在此期间土壤的水热状况。因此,同一土壤对不同作物的供氮量,主要决定于该作物生长期的长短,以及生长期间的气温和降水(或灌溉)等状况。 土壤供氮量的量度 在实际测定时,一般是从田间试验中无氮区(不施氮肥和有机肥)作物在成熟时地上部分累积的氮量中,扣除种子或秧苗带入的氮量后计得的。但这种计算方法将一些非土壤来源的氮量也作为土壤供氮量看待了,因而测得的结果将不同程度的高于土壤的实际供氮量。这些非土壤来源的氮包括:在作物(不包括豆科作物)生长期间进行的自生固氮作用提供的氮量,降水和灌溉水带入的氮量等。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未计入根中的氮量而使测得的结果又低于实际的供氮量。对中国的统计结果表明,土壤对水稻、小麦和大麦等作物的供氮量一般为50~100千克/公顷。对中国太湖地区水稻土供氮能力的研究表明,同一土壤对生长期长的单季晚稻的供氮量多于生长期短的双季早稻或双季晚稻;对于冬小麦,其生长期虽然很长,但因在此期间的气温较低,土壤的供氮量并不多。 土壤氮素供应动态过程 是作物(以一季计)生长过程中,土壤对作物供应的氮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当土壤中起始速效氮量很少时,土壤的供氮过程主要决定于在此期间土壤有机态氮的矿化过程。对同一土壤来说,它主要决定于土壤水热状况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