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拔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拔伸

正骨手法之一。即牵引。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在伤肢远端,沿其纵轴进行稳而有力的拔拉牵引,以对抗肌肉的收缩力,使移位的断骨或脱臼的关节恢复正常位置。

拔伸

正骨手法,即牵引。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在伤肢远端沿纵轴持续性拉伸,使骨折、脱臼恢复原位的方法。

拔伸báshēn

正骨手法之一。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即牵引。在伤肢远端沿其纵轴以各种方法进行拔拉牵引, 使移位的断骨或脱臼的关节恢复正常位置。

拔伸

拔伸

拔伸是医者对患者的肢体施以纵向牵拉,使其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延长的手法操作。拔是施手法者的主动动作; 伸是患者肢体被动伸延。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云:“医治整理补接次第口诀,一煎水洗。二相度损处。三拔伸。四或用力收入骨……。”拔伸手法又有“正拔伸”、“斜拔伸”,说明至少在唐代,已将拔伸作为整复骨折、脱位的基本手法应用于治疗中。唐代以后,大多数著作把“拔伸”称为“牵”、“拽”。元代医家危亦林对拔伸的内容加以充实、发展,在他的《世医得效方》一书中,除记载了“手臂”、“肩胛”、“脚板上交处”、 “大腿根”、“脊骨”、“辅车”等部位移位时,使用“拽”法整复外,还描述了使用软绵绳悬吊患者肢体,实施拔伸,以治疗脊柱骨折。至清代,吴谦阐述了“拽”法能使骨折“离而复合”,将其归纳在“接法”、“提法”中,并把它应用于全身各部位的骨折、脱位的整复。
拔伸法为整复骨折、脱位的重要手法,现代由于对人体关节、肌肉的动力原理有了较深的了解,施行拔伸手法时,对患者的体位、姿势则作较严格要求,使拔伸手法更趋合理、有效。另外,对筋肉丰富、肌力强大的部位,为弥补人力拔伸力量的不足,可利用软绳或器械等进行力的转换以加大牵拉力量,因而提高了整复的成功率。
当骨折、脱位发生时,由于肢体的支架被破坏,肌肉受损伤的刺激发生猛烈收缩,这种收缩力,就造成了骨折的重叠、成角、旋转等移位,而肢体则呈现缩短及各种畸形。所以,对该部位肢体沿其纵轴方向施行拔伸,则能对与局部相关联的肌肉、肌腱等组织产生一纵向拉力以对抗肌肉本身的收缩力,最后恢复肢体原来长度。一部分骨折和脱位,往往在肢体长度恢复的同时,移位就得到整复,另一些尚需配合挤压、旋转、屈伸、折顶等手法才能取得满意复位。
拔伸手法可以一人或多人共同施行,方法是先在近端作好稳妥紧固,以产生一个与牵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并稳定患者身体,然后在骨折、脱位的远段,沿肢体纵轴方向牵拉。近端的紧固方法常用手力握持,对于手力难以握牢的部位,可使用宽布带缚扎、挽扣等方法进行紧固。为防止拔伸过程中在远端脱手及加大拔伸力量,可用宽布带将拔伸者手腕与患者肢体挽扣。
施行拔伸手法时应注意:
❶患者肢体必需根据需要和局部的解剖学特点,采取适当的体位和姿势,拔伸时才不会发生意外和造成新的损伤。一般先顺势拔伸,然后再根据复位需要的方向进行拔伸。
❷拔伸的远、近端的主要着力点力求接近骨折、脱位局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指出:“拔伸当相近本骨损处,不可别去一节骨上。”如四肢长骨的骨干骨折,拔伸的主要着力点在远、近段,而不跨越上、下关节; 关节脱位及近关节、关节内骨折,拔伸的主要着力点则放在组成该关节的远近两骨干上,亦不宜跨越其上、下的关节,这样可以比较省力,且获得较好的拔伸效果。
❸拔伸时,用力要持续、平稳、力量大小要以患者肌肉抵抗力为依据,做到轻重适宜。
❹根据骨折、脱位的移位情况,可对拔伸方向稍作变化,以利于复位。

☚ 理伤手法   旋转 ☛
000194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