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土地退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土地退化tǔdì tuìhuà

〈动〉 指由于水土流失、干旱、盐碱化等造成土壤质量的恶化。

土地退化land degeneration

土地生产能力趋于降低的过程。主要反映于土地质量、数量和生产力与前某一时期的状态或正常状态相比的变化。它包括与前期相比的现在退化,以及在目前退化条件不变情况下,将要发生的潜在退化。土地退化不一定是连续的过程,它可以发生在两个生态平衡状态之间的短时期内。退化过程是导致土地质量降低,提供某种利用的面积数量减少,以及生产能力下降的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
土地退化直接影响着土地的生产力,因而它和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兴衰有重大的关系。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一些经济繁荣与文化兴盛的地区,由于土地退化,耕地生产能力下降,变成不毛之地,而使经济、文化趋于衰退,甚至消亡。目前世界各地尤以发展中国家多存在土地退化现象,对此,人们正予以严重关注,并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影响土地退化的因素 可分为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 包括降水、地形、地质、土壤、植被、风等方面。❶降水。降水对各种土地退化都有显著的影响。年降雨量多的、年内分布不均匀的,发生水土流失和土壤潜育化的可能性就大。中国南方年降雨量大,红壤丘陵山区水土流失就比较严重。水稻土滞渍发生潜育化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西北黄土地区虽然年降水量不大,但由于年内分布不均匀,多暴雨,水土流失也十分严重。年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的发生土地盐渍化、加速土地沙漠化和草原退化的可能性就大。盐碱地、沙漠化土地和退化草原主要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就是这一自然条件造成的。
❷地形。地形坡度越陡,坡面越长,地表径流愈多,流速愈大,水土流失就越严重。地势低洼,地形坡度平缓,地表径流不畅,地下水位就容易被抬高,产生盐渍化的可能性和程度就会增多和加重。
❸水文地质。成土母质和基岩岩性越发散,就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岩层倾斜,土层又薄的条件下,容易发生滑坡。地下水位高,盐渍化的可能性就大,地下水矿化度大的,盐渍化的程度就容易加重。
❹土壤。结构良好的土壤不易为径流和风力所分散和带走,就不易产生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象。土壤通透性好的,可加强淋盐作用,抑制土壤返盐。反之,土壤结构性能差的,就容易产生各种土地退化现象。
❺植被。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现象就越轻微。茂密的基叶覆盖地面,可减弱地表水分蒸发,抑制土壤返盐。植被的根茎叶进入土壤,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强抗逆土壤贫瘠化的能力。反之,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贫瘠化等现象就都容易产生。
❻风的作用。风蚀对土地沙漠化有很大影响,特别是沙漠边缘,遇强风能加速扩大沙漠化的面积。风蚀的强烈对水土流失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人为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❶滥砍滥伐、毁林毁草,陡坡开荒、植被遭到破坏,以及耕作不合理,顺坡耕种、顺坡开垄等,均能引起水土流失。
❷人为的滥樵、滥垦、滥牧,铲草皮作燃料或积肥,挖掘根用药材不回填土坑,破坏天然植被,造成土地风蚀沙漠化。
❸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有灌无排、洼淀、平原水库和河渠高蓄水,周边又无截渗排水设施,水稻与旱作插花种植,排水不良,以及农业耕作技术粗放等,均能招致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产生次生盐渍化。
❹水稻田灌排不当,排灌不分家,渠系不配套,串灌、漫灌、深水久灌,使土壤遭受渍害,加上不合理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均会促使土壤的还原作用加强,导致次生潜育化的发展。
❺对耕地的利用,采取广种薄收,重用轻养,导致地力衰退,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变坏,造成土地贫瘠化。
❻忽视草场的建设和保护,盲目提高草场载畜量,超载过牧,对草场实行掠夺式的利用,造成草场退化。
❼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城市生活污水进入农田,以及农药的残毒造成土地污染。此外,施用过量的化肥,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也会造成土地退化,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主要类型 可分为:❶水土流失。土地资源和土地生产力在水蚀、风蚀和重力侵蚀下引起的破坏和损失。水蚀有面蚀(包括溅蚀、片蚀)、沟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和冲沟侵蚀)、河沟侵蚀(流水对河沟底部的下切侵蚀、侧向侵蚀)。风蚀主要表现为由风力引起的土壤粒子的搬移与堆积,破坏原地表的土壤、母质或其他组成物质。重力侵蚀主要是在土体水(或入渗水)与重力作用影响下发生的侵蚀现象,如滑坡、崩塌、泻溜、泥石流等。
❷土地盐渍化。土地发生盐化和碱化的过程,导致土壤中盐分过剩或交换性钠离子的过多积累。包括原生盐碱地渍化程度的加剧和次生盐渍化,使好地变成盐碱化两种形式。土地盐渍化对作物造成很大危害。土地盐化,使土壤含盐量增多,土壤溶液浓度提高,妨碍根系吸收水分,严重时导致植物枯萎。土地碱化,使土壤碱性增强,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都有毒害作用。
❸土地沙漠化。在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土地。包括沙漠边缘,在风力作用下,被沙丘侵袭,以及原来的固定、半固定沙丘,由于植被破坏,产生流沙活动的沙活化现象。
❹土地贫瘠化。表现为土壤物理、化学性质退化变坏,自然肥力下降,日趋贫瘠,土地生产能力降低。草场再生能力下降,天然植被退化,产草量减少,也属于这一形式。耕地贫瘠化现象,中国各地都有存在。只要是广种薄收,忽视养地作物或片面追求提高复种指数,以及有机肥料施用量少、质量差的地区,耕地土壤的自然肥力就会下降,理化性质变坏,土地贫瘠化。
❺土壤潜育化。主要表现为水稻土耕作层下部受长期渍水(地下水、泉水、上层滞水等)的影响,使土壤经常处于还原过程,土色变成蓝灰、青灰或青蓝色等潜育化特征,导致嫌气过程强烈,土壤结构变差,不仅影响水分的渗透,而且有明显的亚铁毒害,土地的生产能力受到很大危害。
❻土地污染有毒化。土地遭到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农药、化肥施用量增加等的污染,使土壤积累大量的有毒物质,不仅使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污染农畜产品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防治与改善的途径 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❶调整农业结构及作物布局,合理利用土地,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是防治土地退化的根本措施。从生态学角度看,调整农业结构及作物布局,既要调整农田内部的种植比例,也要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才能建立起用地养地结合的农田内部良性生态系统和区域土地的良性生态系统,从而保证土地生产力的不断更新提高。在调整中,宜增加养地作物的比例,扩大豆科作物,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中国东北地区是大豆的主要产区,宜合理安排粮豆轮作,增加大豆的种植比例。南方各省有种植冬绿肥和稻田种豆的经验,可加以推广扩大。南方水稻土潜育化地区,宜建立合理的水旱轮作制,气温低、山阴冷浸地区要调整双季稻制,改种稻麦两熟或其他两熟或三熟制。西北黄土高原和南方红壤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重的省份,宜将陡坡地逐步退耕还林还牧,大力发展林牧业,实行农、林、牧并举。
❷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综合治理退化土地。农田基本建设是防治土地退化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措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集中力量加强已退化土地的综合治理,实行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培肥地力为中心,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着重抓好水土保持和排灌工程建设。水土保持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沟坡兼治,综合治理,除抓工程措施外,还要大力发展林草,做到工程促生物,生物保工程。农田水利排灌工程建设要实现旱涝保丰收,把重点放在工程配套管理上,实行节约用水,以充分发挥现有排灌工程的效益,治理土地退化。
❸解决农村能源,减轻生活用能转嫁于土地的压力。中国农村生活耗能占总耗能量的80%左右,由于“三料”(燃料、饲料、肥料)俱缺,燃料尤为突出,不仅烧掉大量秸秆,而且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沙漠化面积扩展。因此,妥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是防治土地退化的一项关键措施。首先大力营造薪炭林,同时推广沼气和省柴灶,根据各地资源和环境条件,积极开发小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减轻从土地获得的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大量消耗于农村生活用能的压力,使生物能源还于土地,以提高地力,这对防止土地退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❹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土地。必须加强土地管理,作好土地调查评价,掌握土地数量和质量的变化;搞好土地规划,合理开垦土地,集约经营;制定法规条例,依法管理土地,进行土地保护,严格禁止有害物污染土地,从法律、经济和行政措施上有效地防止土地产生退化。

土地退化land deterioration

由于土壤质量要素发生障碍及土地质量变坏而引起土地生产力下降的趋势。有物理性退化和化学性退化。其产生原因有自然灾害、人为的破坏和不合理利用等。土地质量退化的主要形式有:
❶土地侵蚀(水土流失)。由自然界发生风力、洪水(水力)和机械重力及人为滥垦、滥伐、滥牧等原因所致。
❷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❸土地盐碱化。主要由灌溉不当引起。
❹土地次生潜育化。是水田土地的退化形式,主要由排灌不当和不合理耕作制度所造成。
❺土地污染。主要是由工业“三废”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和生物污染(种子、产品污染)所造成。此外,还有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土地质量退化等。土地退化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防治土地退化,是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途径。

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tudi tuihua

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土地系统功能衰退的过程,其结果主要表现为土壤贫瘠化、生物量减少、土地自然生产力下降乃至完全丧失、土地自组织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减弱等。土地退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相互交织、综合作用。在许多情况下是人类活动加剧了本来就存在的自然退化过程,如土壤侵蚀过程的加剧,旱化趋势的强化等。但是人类活动直接导致的土地退化过程也是普遍存在的,尤其在土地人口压力过大,人类活动集中而又缺乏合理性的地区,如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土壤盐渍化过程,筑路、开矿等活动导致的地表覆被(地表结构和植被)的破坏,林区滥砍乱伐导致的无林化,过垦、过牧、过樵等导致的土地沙化和草场退化等。土地退化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不同自然和人类活动类型具有不同的主导退化过程,退化程度也有很大差异。那些生态环境本来就非常脆弱的地区,极易在人类活动的扰动和破坏下,产生严重的退化,进而威胁到当地社会经济系统的持续维系,成为环境危急地区。土地退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通过控制人口增长、减轻土地人口压力、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人地协调途径,使其得到缓减和控制。

☚ 土地人口承载量   土地改良 ☛
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

土地质量下降的现象。由自然原因以及人为原因所造成。前者如水土流失、有机质含量减少,团粒结构破坏、沙化、干旱、盐渍化以及有害物质增多等。后者有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和过量农药、化肥对土地的污染、滥垦、滥伐、滥牧等对土地的破坏,以及重用轻养、过度利用等不合理的种植制度、耕作制度等。

☚ 土地价格   土地改良 ☛
000049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