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灰阑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灰阑记》 【原文】: [挂玉钩]则这个有痛热亲娘怎下得?(带云)爷爷,你试觑波!(唱)孩儿也这臂膊似麻稭细(1)。 他是个无情分尧婆管甚的(2)!你可怎生来参不透其中意(3)?他使著侥幸心,咱受著腌臜气(4)。 不争俺两硬相夺(5),使孩儿损骨伤肌。 。【曲牌名】:第四折(选) 【原文作者】:李行道 【意译】: (要我用力与她争拉孩子的手)我这个知痛知痒的亲娘怎么下得了手?(爷爷,你试看吧!)孩子的臂膀只有芝麻秸秆般粗细。 她是个没有感情的假母,不管孩子的死活,因而下得了狠心拼命拉扯。你是大名鼎鼎的包青天,怎么也悟不出、看不透其中的道理?她存的是侥幸心,为能夺得家产,不顾孩子性命;我受的是窝囊气,明明是亲生母,有理说不清。倘若是俺二人硬抢强夺,必然会使孩子损骨伤肌,因此,我忍痛割舍,含泪放弃。。 【点评】: 《灰阑记》写妓女出身的张海棠嫁给马均卿为妾,生下一子。 马妻毒死其夫,反诬海棠下毒,并冒认海堂之子寿郎为己子,以图独占家财。第四折为戏之高潮。 在开封府公堂上,包公用石灰在阶下画了个圈儿(即“灰阑”),让寿郎站于其中,然后叫海棠和马妻从两边用力拉,说谁把孩子拉出圈儿,谁即为其亲娘。一连拉了三次,寿郎都被马妻拉出圈外,包公责问海棠为何次次都不用力拉,海棠即唱出了这支动人的曲子,表现了母亲不忍拉断儿子胳膊的慈爱之心。 全曲几乎全是当时流行的白话口语,一开始,用反诘的语句,就将自己的心与马妻的心进行对比,不是亲娘不知(不管)孩子的痛,这一驳十分有力。接著一句,顺便指责包拯,怎么也不懂这简单的道理。 下面两句,以排比的句式,进一步叙述两人的不同心理状态,既概括,又有更深的内涵。此曲多用口语,似乎能听到张海棠说话的口吻。 而曲中比喻也十分生动,如将孩子的胳膊,比成又细又脆的芝麻秸秆,说明不敢用力硬拉,非常形象、恰当,而富于泥土气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