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圆山文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圆山文化 圆山文化代表性遗址位于台北市北端即基隆河下游河岸的圆山贝丘,最早发现于1897年,后经过多次调查和发掘,出土文物分为两层,下层属于上述的大岔坑文化,上层为圆山文化的代表,年代约3000年到4000年前。圆山文化的遗物有石器、陶器、骨角器、玉器、蚌器、贝壳和少量青铜器。石器有锄、铲、圆形斧、偏锋锛、小型石凿、三角形穿孔箭头,有肩石斧和省段石锛等,大体多用于锄地和狩猎,可能由闽粤传入台地。陶器是手制的,以棕灰色为主,有的刷上棕黄色,器形主要有碗和𣪕,器表多为素面,无纹锦,不见印纹,其中数量最多的双耳圈足罐形器,有可能是受到周代铜器的影响。圆山文化遗址还发现有五座墓葬,墓葬中人骨大都腐朽,随葬品中有小石斧,引人注目的是,头骨两犬齿脱落,脱落时间甚早,估计是属于拔牙习俗的反映。据推测,圆山文化人类主要从事采贝、渔捞与狩猎活动,农业不占主要地位。 圆山文化台湾先民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台北基隆河下游的圆山贝丘,故名。为迄今台湾省发现的最大的原始文化遗址。自1897年已开始有人发掘,后又经过多次发掘,遗存十分丰富,出土有陶器、石器、骨角器、玉器及小量青铜器。陶器仍为手制,陶质多含细砂。石器多为磨制,主要有石铲、石斧、石锄的有肩石斧、有段石锛等。从石铲、石斧、石锄的的出土,推测当地居民已从事农业生产,有人还根据较厚的垃圾层堆积分析,他们已过着相对的定居生活。此外还出土有穿孔箭、石网坠和用鱼骨制成的镖鱼叉、箭头及大量的鱼骨和兽骨,反映渔猎和采集在经济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属同一类型文化遗址在台湾分布很广,以台北盆地为中心遍布淡水河西岸和基隆河、新店溪、大嵙崁溪的中下游沿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