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船舶理货海运贸易中一项公证业务。该业务实质是对船舶装卸货物数量和状态以第3者身份认可和公证。理货英文是TALLY,用木或竹子记录装卸货物的数量,标志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的物权发生转移。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港口外轮涌进,始现理货业务。1920年,上海出现理货公司,代表船主点数、计量、交接货物。1935年,理货公司上海6家、青岛3家。1949年后,成立上海外轮理货委员会和青岛理货服务处。1953年,中国各港理货业务设于装卸作业区。1957年,中国外轮理货业务独立,设立理货科,对外使用外轮理货公司的名义。1961年,中国交通部成立外轮理货公司,对外开放港口设外轮理货分公司,成为公证、独立理货业务单位。1980年,中国理货公司成立,与罗马尼亚、日本签定理货协议。1985年,中国38个港口设立理货公司和办事处,另在北京设立集装箱拆拼、装箱业务部。1975年,中国理货分公司10个,办理4635艘船、1865万t、21142万件;1980年,理货分公司增至20个,办理11654艘船、3790万t、39803万件;1985年,理货分公司38个,办理23033艘船、8087万t、62055万件;2000年,理货14.58万艘船、2.2亿t、集装箱1710.64万TEU、理货准确率99.48%;中国境内注册的外国船公司21家、分公司62家,独资6家、分公司22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