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际环境公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际环境公约

国际环境公约

自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起,各种关于环境的双边和多边国际公约数量不断增多,已逐渐形成一个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国际公约的运作框架由缔约国大会(简写为COP)、秘书处和科研机构组成。缔约国大会的功能是讨论、修改条约,促进条约的执行和根据各国政府提交的报告审议执行情况。秘书处用以协助缔约国大会。科研机构独立于各国政府,向缔约国大会提案、建议和提供咨询。
国际环境公约的执行不仅是政府的活动,它与国际组织、贸易协会、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一般大众都可能有关。在实践中,公约的执行涉及到许多政策手段:制定法律、经济手段、清洁生产工艺以及公众和企业的自愿行动等等。
目前,缔约国在3个或3个以上的多边国际环境公约已超过200个,其中一部分是向所有国家开放的全球性条约。对经济活动影响较大的多边国际环境公约主要有以下几个。
(1)《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于1973年开始签署,1975年生效。其目标是控制濒危物种及其制品的贸易。控制的方式包括完全禁止和许可证制度。公约的三个附录中列出了不同濒危程度的物种名单。这个公约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而闻名于世。
(2)《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维也纳公约》 (简称《维也纳公约》)及《蒙特利尔议定书》。前者于1985年开始签署,1988年生效;后者签署于1987年。旨在建立一个控制排放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的机制,包括禁止生产和使用其中某几种化学物质,并对其他种类作出限制。其主要强制工具是禁止消耗臭氧层物质和包含这些物质的产品的贸易。
(3)《关于有害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简称《巴塞尔公约》)。1992年生效。公约签订的目的是控制并把隶属公约管辖的废弃物越境减少到最小程度,把产生有害废弃物减少到最低程度,包括尽可能对废弃物产生源进行处置和回收; 帮助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并对他们产生的有害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进行有利于环境的管理。发展中国家和非政府组织在推动公约签署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生效。有3个主要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可持续利用; 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共享遗传资源的商业利益和其他形式的利用。根据公约,政府承担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义务,政府必须制定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将这些战略和计划纳入更广泛的国家环境和发展计划中,这对林业、农业、渔业、能源、交通和城市规划尤为重要。
(5)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前者1994年生效,目的是全面控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便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缔约方在2010年前后的第一承诺期内,将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水平至少减少5%,同时强调了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问题。
(6)《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简称《鹿特丹公约》)。1998年开始签署,2003年生效。目的是为了确保全世界监测和控制极其危险物质的贸易。该公约包含一个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事先知情同意的程序,可以增强所有国家保护自己免受有毒物质损害的能力。
(7)《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200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各缔约国经过将近一年的谈判通过了《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现代生物技术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使用产生不利影响,该议定书的目的是协助各国安全转移、处理和使用改性活生物体,同时估计对人类健康所构成的风险并特别侧重越境转移问题。

☚ 非政府组织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
0000417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