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Absorption Approach to Balance of Payments国际收支调整方法的一种。由詹姆斯·米得和西德里·亚历山大提出的国际收支分析方法,应用凯恩斯收入支出理论,集中分析国民收入Y与国内吸收A(即国内消费与投资总额)之间的关系,把二者的差额与宏观经济调整联系到一起。设Y与A之间的差额为B,则B=Y-A。如果B>0,则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反之,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在出现逆差的情况下,要纠正这种失衡状态,一是增加产量,提高国民收入,另一种是减少吸收。这两种方法分别是支出转向和减少支出的调整方式。但当国民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短期内无法增加产量,只有减少吸收,才能起到调节作用。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亦称“国际收支支出分析法”。从国民收入的产出与支出关系的角度来阐释国际收支差额的理论。“吸收” 即支出,指一国居民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总支出。 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公式有: A即总吸收或总支出。如YA,表明国际收支顺差。因此,要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要么相对于吸收来说增加总收入,即采取所谓的支出转换政策; 要么相对于收入来说减少总吸收,即采用支出减少政策。任何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都可以从增加收入或减少吸收的角度来评价。 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也是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起作用的。因为B=Y-A,所以△B=△Y-△A。首先,货币贬值对吸入有直接效应 (△YD); 其次,货币贬值对吸收也有直接效应 (△AD),以及通过收入变化而导致的间接效应α·△YD,α为边际吸收倾向。故有: 故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实际效果取决于三个因素: ❶贬值对实际国民收入所引起的变化。 ❷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即吸收的增加占收入增加的比例。 ❸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指由于贬值使以外币表示的进口价格上升,从而使国内物价水平也上涨,这种上涨被 “吸收” 到消费、投资等支出中所产生的对国际收支的效应中去。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一方面,贬值刺激国外对出口商品的需求,使闲置资源转向出口部门,从而扩大出口,改善国际收支; 另一方面,出口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增加,只要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即吸收的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国际收支就可以改善。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由于没有闲置资源用来扩充生产,国民收入不能增加,因而贬值只能压缩吸收来改善贸易收支。吸收减少,一方面使进口商品的国内需求下降,从而减少进口; 另一方面使出口商品的国内需求下降,从而增加出口数量,以达到扭转国际收支逆差的目的。但吸收政策 (支出减少政策) 会减少对非贸易商品的需求,这就需要采用支出转换政策使非贸易商品的供需相等,以保持内部平衡。 一般而言,贬值一定要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配合来压缩国内需求,把资源从国内吸收中解放出来转向出口部门,才能成功地改善国际收支,保持内外的平衡。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absorption approach to balance ofpayments亦称“国际收支支出分析法”。从国民收入的产出与支出关系的角度来阐释国际收支差额的理论。“吸收”即支出,指一国居民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总支出。 ☚ 国际生产综合说 国际收支支出分析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