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际商品协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际商品协定international commodity agreement

某项商品的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就对这项商品的权利和义务、稳价措施等主要问题,达成的政府间多边协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种协定只有小麦(1933)和糖(1937)两种,战后,至70年代,也只有小麦、糖、咖啡和橄榄油等8个协定。1976年5月,联合国第四届贸易和发展会议通过《商品综合方案》的决议,提出用共同基金、国际商品协定、补偿性资金等办法来解决世界商品贸易问题。按照《方案》,筹建共同基金,对18种初级产品实行国际储存;这些产品遇国际市场供过于求时,用共同基金购进,供不应求时卖出,使价格稳定,确保发展中国家的收入。从此,缔结国际商品协定直接同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联系起来,改善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协定的内容也比以前更为广泛而具体。国际商品协定一般由序言、宗旨、经济条款、行政条款和最后条款等组成,并有一定的格式。其中经济条款和行政条款是国际商品协定两项主要条款,各成员国对该项商品的权利和义务都在这些条款中加以规定。《商品综合方案》规定的18种商品是“香蕉、可可、咖啡、棉花、硬纤维、黄麻、牛肉、天然胶、糖、茶叶、热带木材、植物油及油籽、铝矾土、铜、铁砂、锰、磷酸盐和锡。其中大部分商品已在80年代签订了新的协定。

国际商品协定International Commodity Agreement

由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政府就某种初级产品的产销及其价格而缔结的国际协定。目的在于调节该商品的产销,以防止价格的剧烈波动。主要内容:限定商品的最高或最低价格,限制产销数量,分配产销数量,处理商品过剩或供应不足。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主持下,先后订立了有关砂糖、可可、天然橡胶、咖啡、锡、小麦等初级产品的国际商品协定。

国际商品协定International Commodity Agreements

某项商品的主要生产(出口)国与消费(进口)国为稳定该商品的价格、确定购销数量和增加出口收益等目的而签订的政府间的多边协定。这种协定的对象主要是初级产品。这些商品经常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和发达国家的控制与压价,价格波动,贸易量不稳定。发展中国家通过缔结协定来维持较合理的价格,稳定和增加出口,改善贸易条件。发达国家一般不愿参加签订这类协定,只有在价格看涨或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才签订协定。因此,二次大战前只对少数几种商品达成协议,签订了小麦和糖的国际商品协定。战后,经过长期艰苦的谈判,先后又签订了小麦(1949年)、糖(1953年)、锡(1956年)、橄榄油(1958年)、咖啡(1962年)、可可(1973年)、天然橡胶(1979年)等七种国际商品协定。这种协定一般由序言、宗旨、经济条款、行政条款和最后条款等部分构成,并有一定的格式。其中经济条款和行政条款是核心部分,前者是确定各成员国权利和义务的依据,关系到它们的具体权益。后者涉及权力机构和表决票的分配。由于商品不同,经济条款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现行国际商品协定的经济条款主要有缓冲存货的规定、出口限额的规定、多边合同规定和出口限额与缓冲存货相结合的规定等。协定的最后条款主要规定协定的签字、批准、生效、有效期、加入、退出等具体程序和手续。据这类协定的执行情况,协定对稳定商品价格和生产国出口收益、适当满足消费国需求,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干扰,多数协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进出口双方所处的地位不同,参加协定的双方经常存在矛盾和斗争。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国际商品协定的目标和内容也在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提出建立商品综合方案的主张,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结合起来。

国际商品协定International Commodity Agreement

某种商品的主要生产出口国之间,或者主要生产国与主要进口国之间为了稳定或者操纵该种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获得足够的垄断利润,保证世界范围内的供求基本平衡而签订的多边国际协议。主要目的和类型有两个:一是垄断某种初级产品出口供给,联合提价,取得垄断利润;二是防止初级产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保证重要的初级产品的合理分配。协定主要适用于一些初级产品,这些初级产品的生产出口国大多是发展中国家,主要进口国大多是发达国家。

国际商品协定

某种商品的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为了稳定该商品价格和保证供销等目的而缔结的政府间的多边协定。它一般由序言、宗旨、经济条款、行政条款和最后条款等部分构成。其中,经济条款和行政条款是国际商品协定的两项主要条款。经济条款是确定各成员国权利和义务的依据,关系到各成员国的具体利益,是国际商品协定中最重要的内容。从现行的国际商品协定看,经济条款主要有以下几种:(1) 缓冲存货。即由该商品协定的监督执行机构按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的规定,运用其成员国提供的实物和资金,干预市场和稳定价格。办法是在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之间划成三档,即高档、中档和低档。当市场价格涨到高档时,抛售缓冲存货,以压低价格;在中档上,不干预市场;在低档时,动用资金在市场收购,以提高价格。属于这种类型的有《国际天然橡胶协定》。(2) 出口限额。即规定一个基本的出口限额,每年再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确定当年平均的年度出口限额。年度出口限额按固定部分和可变部分,分配给有基本出口限额的各出口成员国。固定部分占全部年度出口限额的70%,可变部分占30%。可变部分按出口成员国的库存量占全体出口成员国总库存量的比例分配。属于这种类型的有《国际咖啡协定》。(3) 多边合同。即规定,进口国在协定规定的价格幅度内,向各出口国进口一定数量的有关商品。当进口国完成所应进口的数量后,可在任何市场以任何价格购买任何数量的有关商品;出口国完成所应出口的数量后,可在任何市场以任何价格出售任何数量的有关商品。属于这种类型的有《国际小麦协定》。(4) 缓冲存货和出口限额相结合。《国际可可协定》采用这种办法。
❶ 规定可可豆的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❷ 确定指示价格;
❸ 当指示价格超过最高限价或低于最低限价时,该协定的监督执行机构就采取缓冲存货和出口限额所规定的办法调节价格,使价格恢复到最高和最低限价区间。行政条款主要涉及权力机构和表决票的分配。国际商品协定的权力机构有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和监督机构。各权力机构达成协议,除采用协商一致的办法外,一般通过表决方式决定。最后条款主要规定协定的签字、批准、生效、有效期、加入、退出等具体程序和手续。

国际商品协定

国际商品协定International Commodity Agreement

某种商品的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就该项商品的价格、购销等问题,达成的政府间多边贸易协定。国际商品协定协商的对象是发展中国家所生产的初级产品。从1953年起,陆续签订了糖、锡、咖啡、橄榄油、小麦、可可、天然橡胶等国际商品协定。各协定都由序言、宗旨、经济条款、行政条款等组成。其中经济与行政条款是主要条款,关系到协定成员国的权益,前者有:建立缓冲库存干预市场的规定。确定出口限额、控制商品供应量的规定,保证出口国与进口国互购有关商品的规定,等等;后者规定协定的权力机构和对表决票数的分配等。国际商品协定签定以来,由于少数大国的操纵,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 调拨价格   综合商品方案 ☛
国际商品协定

国际商品协定International Commodity Agreement

某项商品的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就这项商品的购销、价格等问题,经过多边协商达成的政府间多边贸易协定。国际商品协定的主要对象是发展中国家所生产的初级产品,目的在于维持这些商品的价格稳定。迄今共签订了糖、锡、咖啡、橄榄油、小麦、可可、天然胶7种国际商品协定。国际商品协定一般由序言、宗旨、经济条款、行政条款和最后条款等所组成。其中经济条款和行政条款是国际商品协定两项主要的条款。国际商品协定的经济条款关系到协定成员国的权益,它是规定各成员国权利和义务的依据。因此是一项最重要的条款。行政条款主要有四种形式:(1)缓冲存货的规定;(2)出口限额的规定;(3)多边合同规定;(4)同时使用缓冲存货和出口配额。国际商品协定的行政条款规定协定的权力机构和表决票的分配。这方面的规定涉及到各成员国的的切身利益。因此也是各成员国十分关心的问题。最后条款主要规定有关签字、有效期、加入和退出等的具体程序。

☚ 贸易议定书   缓冲存货 ☛
国际商品协定

国际商品协定

某项商品的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就该项商品的购销、价格等问题,经过协商达成的政府间的多边贸易协定。主要对象是发展中国家所生产的初级产品。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协定维持合理的价格,而作为主要消费国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只有在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时,才想通过协定保证价格不上涨过高,供货有保障。在谈判中充满矛盾和斗争。已签有糖、锡、咖啡、橄榄油、小麦、可可和天然橡胶等7种国际商品协定。协定的签订,对稳定商品价格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收效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提出建立“商品综合方案”的主张,要求用一种综合的办法来解决商品贸易问题。(参“商品综合方案”)

☚ 最惠国待遇   商品综合方案 ☛
000065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