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国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国相 国相官名。汉代行政区划以郡国并置,直隶于中央者称郡,分封于诸王者称国。汉初王国得自置僚属。吴楚七国之乱后,诸侯王仅得衣食租税,其官史由朝廷任命。景帝置国相以统率官吏,内史以治理民事。成帝时省内史以国相代之。由于王国所辖也有县与侯国,辖境大小与郡略同,故王国相之职位即相当于郡守。 ☚ 中允 王傅 ☛ 国相 女真职官名。源于汉语,为军事部落联盟首领之宰辅。《金史》卷五十五《百官志》载:“又有国论勃极烈,或左右置,所谓国相也。”《三朝北盟会编》则作“固论国相”或“固论国相勃极烈”。固论在女真语中含“国”之意。国相地位仅次于都勃极烈。根据文字的记载,国相这一职官名称最早始于雅达。景祖为使国相这一尊位掌握在自己家族手中,乃以币马作为交换物,换取雅达的国相之职,而由景祖之子肃宗颇刺淑为之。肃宗再传与撒改。国相的主要职责是“匡辅”,协助军事部落联盟首领处理政务。金建国后,国相制进而与勃极烈制相结合,构成皇帝以下中央统治机构的重要职称,即国论勃极烈。其性质发生重大变化,而国相之称自此取消。 国相女真官名。金建国前,即出现“固伦国相”、“固论国相勃极烈”等官职。为部落联盟首领的辅佐,地位仅次于都勃极烈。完颜部雅达最先用此称号。穆宗袭位后,撒改任此职。金建国后废除。 国相柔然的职官名。为文官之首,相当于内地政权的丞相,主要掌管行政、外交和咨询等,由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担任。如国相希利垔“解星筭数术,通胡、汉语”。国相邢基祗罗回也通晓天文、地理及各国之兴衰。 国相❶南北朝时期柔然行政长官。柔然兴起之初,国政疏简,不识文书,刻木记事,军政职务均由王族和部落首领担任,职位世袭。自进入漠南后,与北魏及南朝发生频繁交往,“心慕中国,立官号”,军事上建立军、幢制度,行政上先后设立国相、侍中、黄门等官职。国相为文官之首,相当于内地的丞相,职务不世袭,不限于民族、国籍和出身,由柔然可汗任命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担任,在可汗监督下,主要掌管行政、外交事务和咨询等。如国相希利垔“解星算、数术,通胡、汉语”。国相邢基祗罗回通晓天文、地理及各国之兴衰。他们都是西域人,对发展柔然的政治、经济、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国相guó xiàng官名,东周时就有此官,掌辅佐国君处理政务。后代称宰相、丞相等。皇帝的佐官有国相,诸侯国的佐官也设国相,汉代诸侯王的封国也设国相。后来,佐汉天子的称国相,佐诸侯王的只称相,掌辅佐督察,王若犯法,相受牵连。《史记·晋世家》:"过郑,郑文公弗礼。郑叔瞻谏其君曰:晋公子贤,而其从者皆国相。"《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错为太子时,爱康鼓吹妓女宋闰,使医张尊招之不得,错怒,自以剑刺杀尊,国相举奏,有诏勿案。" 国相指宰相等大臣。 国相官名 (1)西夏置,位在中书令之上。(2)女真官名。金建国前,完颜部雅达最先有此称号,为掌理行政事务的要职。金建国后废。(3)汉代王国置相,简称国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