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货币主权Monetary Sovereignty of the State国家主权在货币问题上的体现。主要表现为: ❶创立和发行独立的货币。国家有权明确其货币的名称,以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货币;国家有权规定自己的货币制度,确定本位币和辅币之间的比例关系,以便于货币的使用;国家有权规定一定时期货币发行的数量、货币含金属量或购买力。 ❷确定货币的汇率。各国货币之间的比率,一般根据各国货币的含金量或购买力来决定,尤其是法定汇率也属国家主权范围。 ❸选择汇率制度。汇率的变动调整权属于国家货币主权范围,国家有权决定实行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国家有权通过各种方式干预外汇市场。 ❹外汇管制。国家有权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外汇买卖、储存、使用和出入境实行管理和限制。国家货币主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各国金融联系日益密切,货币的国际合作加强,各国有时必须放弃一些在货币上的主权,以履行已签国际条约、协定义务。 国家货币主权国家主权在货币问题上的体现。主要表现为: ❶创立和发行独立的货币。国家有权确定本国货币的名称,以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货币; 国家有权规定自己的货币制度,确定本位币与辅币之间的比例关系,以便于货币的使用; 国家有权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的货币数量、货币含贵金属量或购买力。 ❷确定货币的汇率。各国之间的货币比率,一般根据各国货币的含金量或购买力来规定,尤其是法定汇率也属国家主权范围。 ❸选择汇率制度。汇率的变动调整权属国家货币主权范围,国家有权决定实行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国家有权通过各种方式干预外汇行市。 ❹外汇管制。国家有权根据自己情况对外汇的买卖、储存、使用和出入境实行管理和限制。国家货币主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各国金融联系的日益密切,货币的国际合作加强,各国有时必须放弃一些在货币上的主权,以履行已签国际条约、协定义务。 国家货币主权 国家货币主权monetary sovereignty of the state国家主权在货币问题上的体现。主要表现为: ❶创立和发行独立的货币。国家有权确定本国货币的名称,以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货币;国家有权规定自己的货币制度,确定本位币与辅币之间的比例关系,以便于货币的使用;国家有权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的货币数量、货币含贵金属量或购买力。 ❷确定货币的汇率。各国之间的货币比率,一般根据各国货币的含金量或购买力来规定,尤其是法定汇率也属国家主权范围。 ❸选择汇率制度。汇率的变动调整权属国家货币主权范围,国家有权决定实行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国家有权通过各种方式干预外汇行市。 ❹外汇管制。国家有权根据自己情况对外汇的买卖、储存、使用和出入境实行管理和限制。国家货币主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各国金融联系的日益密切,货币的国际合作加强,各国有时必须放弃一些在货币上的主权,以履行已签国际条约、协定义务。 ☚ 国际金融法 国际融资法律文件共同条款 ☛ 国家货币主权 国家货币主权每个国家在其国内发行和管理本国货币的最高权力,以及在国际上独立执行其对外的货币政策,平等参与处理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权利。货币主权是国家主权的组成部分,主权作为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不可让与的,也不受外来的干预和压制。对内,国家指定管理货币的专门机构,颁布有关货币的法律和条例,确定货币的名称,建立币制,保护货币的价值和正常流通,禁止伪造和走私货币;对外,通过法定平价建立外汇行市,维持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的合理比价,进行正常的外汇买卖,协调货币的国际流动,协商解决货币纠纷,维持国际货币秩序,遵守条约规定的国际义务和货币纪律。 国家有维护和行使货币主权的合法权力,同时又负有不损害他国货币主权的义务。但是,在国际货币关系中经常发生大国利用优势地位,转嫁货币危机,侵犯别国货币主权的行为。许多中小国家则往往不得不将本国货币依附于某个大国的货币,实际上不能独立行使货币自主权。近年来,情况已开始发生变化。有些国家实行货币联合或趋向一体化,合力保护其货币的价值与稳定;有些国家改变了与大国货币挂钩的做法,与多种货币建立联系,自行确定汇率。这种独立自主的倾向正在继续发展。 各国的立法和大量国际条约及实践说明,国家的货币主权主要体现在:发行独立的国家货币,确定本国货币同外国货币的关系,建立外汇管理制度,安排国际结算等几个方面。 中国有独立的国家货币已有几千年历史。但在明代中叶,外国银元开始流入,在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使用。清初,外国银元数量大增。英国银元、安南银元、日本龙洋、美国贸易银元、印度卢比等银币在中国各地广为流行,形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在民国时期,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外商银行在中国发行的纸币数量有增无减,中国成为货币主权受到列强侵害的一个典型。 外币侵入中国的过程,早期是从贸易开始,流入少量外国银元。后来,由于输入银元可以赚取厚利,各种外国银元的流入量增多,加上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的纸币和外钞,开始了帝国主义国家公开侵犯中国货币主权的阶段。日本控制下的伪满地区和其他沦陷区流通的货币则更带有日本独占的性质。在国民党统治区则仅仅维持表面的货币主权,它一面滥发纸币,一面大量流入美钞和其他外币,加深了本国货币对于外币的依赖。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且命令限期收兑民间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这是以“币制改革”为名,在全中国进行的一次金银外汇大搜刮、大洗劫。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行人民币,废除旧法币,建立了稳定的独立的币制,从此才收回了中国的货币主权。 ☚ 国际货币法规 国际借贷法律制度 ☛ 000024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