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雁峰
位于市区南门口,湘江之滨,海拔95.4米,长宽各1公里。六朝刘宋徐灵期《南岳记》已载“(南岳)山有七十二峰,回雁为首”之说。唐初《括地志》载:“衡山一峰极高,雁不能过,遇春北归,故名回雁。”初唐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杜甫《归雁》诗也有“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回”之咏。可见回雁峰及其传说,唐时已广为人知。北宋米芾所列“潇湘八景”中有“平沙落雁”,并题诗曰:“阵断衡阳暂此回,沙明水碧岸莓苔。相呼正喜元矰徼,又被孤城画角催。”此景即在回雁峰。峰上有乘云禅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隋代改名为雁峰寺,唐代又改名为山门寺。明清两代,寺内增建寿佛殿。山上建筑,除前殿外,抗战中全被侵华日军焚毁。建国后重建,八十年代辟为公园,建有碑廊,上刻历代题咏回雁峰的诗词。
☚ 石鼓书院 2. 衡山风景名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