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革命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革命军

革命军

政论文。邹容著。作于1903年,署名革命军马前卒。自费刊印于上海。后收入《邹容文集》。作者时年18岁,该书约2万字,以通俗晓畅、痛快淋漓的笔墨鼓吹革命。文中开头提出“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其中广引卢梭等欧美思想家、政治家宣扬自由独立的思想言论,以“招展于我神州上”,并呼吁“革命!革命!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全篇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建立“自由平等”的“中华共和国”,爱憎分明,言辞激烈,嬉笑怒骂,充满革命激情。鲁迅说:“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捷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军》。”此书出版后,翻印流传极广,风行海内外,销售总数达100万册以上。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警世钟 ☛
革命军

革命军

浴血生作。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刊《江苏》第六期。仅成《唱革》、《狱慨》二出,似未完。取材于邹容因写《革命军》被捕入狱事。剧中主人公假名周镕,着西装上场,表明写作《革命军》之缘由:“今日个踏遍神州,大都来竟无一寸干净土。然翻观吾国同胞,犹是冥然不觉,一任他家国凌夷,依旧的梨园歌舞。”故要“撞晨钟唤醒这千年睡虎,纵然是倒海狂澜一木难砥柱”。

☚ 新中国   爱国魂 ☛

《革命军》

《革命军》

邹容撰。邹容(1885~1905),原名绍陶,字蔚丹,又字威丹,四川巴县人。近代作家、革命家。出身于富商家庭,10岁已熟读“四书”、“五经”和《史记》、《汉书》,12岁参加县童子试,对八股试题晦涩不满,顶撞主考,愤而中途退场。后赴重庆,结识一批知名人士,阅览新书报刊。对戊戌变法中牺牲的谭嗣同尤为景慕,题诗“赫赫谭君故,湖湘士气衰。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16岁考取四川官费留学生,因思想激进、疾恶如仇而被除名。次年,自费赴日留学,因揭发清政府驻日留学生监督姚文甫丑闻被迫害,返国后于上海加入蔡元培等组织的革命团体爱国学社,结识章太炎。为宣传革命道理,撰成《革命军》。

《革命军》堪称20世纪初的一篇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宣言书,对辛亥革命的兴起爆发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全书分绪论、革命之原因、革命之教育、革命必剖清人种、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革命独立之大义和结论共7章,凡二万言。书中从理论上阐述了民主革命的必然性,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以“天赋人权”为思想武器,对“皇权神授”进行摧枯拉朽的批判,提出了25条革命纲领,(其中包括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指出了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的双重任务,堪称当时最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书中结尾热情讴歌:“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全书旗帜鲜明,语言犀利泼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酣畅恣肆而无所讳忌,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慷慨激昂之处,呼天吁地,破嗓裂喉,表现出为革命而呐喊呼号的忠贞英武形象。章太炎为之作序,称其“叫咷恣言”,章士钊盛誉此书为“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

《革命军》1903年4月由上海大同书局印行,自序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爱到群众欢迎。此书的出版与传播引起清政府的仇视,制造出震惊中外的《苏报》案,作者系狱后备受迫害折磨,以致瘐死狱中,年仅20岁。此书曾再版20余次,多次以《救世真言》、《革命先锋》等书名翻印流播,成为当时最受欢迎、影响巨大的革命宣传读物之一,应合了作者自序中的预言:“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鲁迅曾评论清末一些诗文,认为“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所作的《革命军》”。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追赠邹容“大将军”衔。1983年重庆出版社出版《邹容文集》。


革命军 - 近代中国历史 - 可可诗词网

革命军

 书名。邹容著。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5月上海大同书局出版,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共七章。章炳麟作序。书中论述了革命的正义性、必要性及其方法和前途,歌颂革命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世界之公理”,是“去野蛮而进文明”的“天演之公例”。极力鼓吹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主张用革命手段“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恢复人民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扫除干涉中国主权的“外来之恶魔”,建立独立自由的“中华共和国”。笔锋犀利,文字通俗,风行海内外,系二十世纪初年鼓吹革命最有影响的论著。各地书肆为免清廷检查,易名《革命先锋》、《图存篇》、《救世真言》等加以翻刻,销量达一百一十万册,占清末革命书刊销数首位,被誉为中国近代的“人权宣言”。

革命军

中国近代邹容著,以“革命军马前卒”署名。1903年上海大同书局刊行,共7章。今收入《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一卷。书中历数了清王朝的反动腐败,阐述了中国当时进行革命的必要性,指出:“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惊数十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号召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的共和国,收回我天赋之权利,“购取人人平等之幸福”,“我皇汉民族四万万男女同胞”,“其以此革命为人人应有之义务,其以此革命为日日不缺之饮食”。提倡革命教育,认为“今日中国,实无教育之中国”,要通过革命教育,使人人“当知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人人当知平等自由之大义”。强调“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而“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则是造成中国人为奴隶之根源,是“造奴隶之教科书”,必须扫除。该书刊行后影响甚大,成为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一支响亮的号角。

《革命军》

清末鼓吹民主革命的名著。邹容著。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 出版于上海,广为流传。共七章: 一、诸论; 二、革命之原因;三、革命之教育; 四、革命必须剖清人种; 五、革命必先去奴隶之劣根性; 六、革命独立主义; 七、结论。号召推翻清王朝,建立 “中华共和国”。对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起了促进作用。曾引发近代史上著名的 “苏报案”。

《革命军》

反清革命著作。清末邹容(1885~1905)著。共7章,2万余字。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上海大同书局出版。本书宣传推翻清朝统治,反对外国侵略,主张建立中华共和国。出书后流传很广,“不翼不胫而飞走海内”(《醒狮》第1期《祭邹容文》)。为防清廷查禁,各地革命组织巧妙地变换书名,不断翻印发行。新加坡重刻本更名《图存篇》,香港重刻本更名《革命先锋》,中国留日学生翻刻本更名《铁券》。在短短一两年内各地翻刻达20余版,发行量超过110万册。此后,各地仍在不断翻刻发行,估计超过200万册。本书发行数量之多占晚清各种书刊发行之首位。邹容因著本书被清廷逮捕,1905年病死狱中。

革命军

革命军Gemingjun

书名。邹容著。1903年5月(光绪二十九年四月) 上海大同书局刊行。1册, 2万余字。作者以浅近通俗的语言, 揭露和抨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论证在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提出明确而系统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全书以 “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的口号结尾。刊行后,受到热烈欢迎,风行海内外,销量达110万册。鲁迅先生评价它说: “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做的 《革命军》。” ( 《鲁迅全集》第1卷, 第31页) 对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起了促进作用。

☚ 邹容   陈天华 ☛
革命军

革命军

清末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通俗著作。清末邹容著。邹容(1885—1905),原名桂文,字威丹,又叫绍陶。四川巴县人。在狱中被折磨而死。该书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共二万多字,分七章,分别为《绪论》、《革命之原因》、《革命之教育》、《革命之必辨清人种》、《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革命独立之大义》、《结论》。此书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底在上海大同书局刊行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章炳麟称之为“雷霆之声”、“义师先声”。
《革命军》热情赞扬革命,认为革命是一种“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的事业,认为革命是“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是“顺乎天而应乎人”的历史必然;是去腐败而存良善,由野蛮而进文明,除奴隶而为主人的伟大行动;是牺牲个人以利天下,牺牲贵族以利平民,使人人享受平等自由幸福的崇高事业。
《革命军》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和天赋人权说为武器,对清政府反动腐朽和残酷统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指出清政府“用苛刑于中国,言之可丑可痛”,其“官吏之贪酷,又非今世界文字语言所得而写拟言论者也”。深刻指出:“若皇仁之谓,则是盗贼之用心,杀人而曰救人也。”指出清政府“交通外人,得其欢心”,已把中国推向了“十年灭国,百年亡种”的危险境地,已经成了“我同胞之公敌”。主张要拯救中国,须推翻清政府,“欲御外侮,先清内患”,号召人们一齐行动起来,“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推翻清政府。
《革命军》强调“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把人民从“忠于君、孝于亲”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下解放出来。十分赞赏意大利玛志尼提出的“革命与教育并行”的口号,认为对国民须进行“革命之教育”,使他们“当知平等自由之大义”和具有“政治法律观念”,使人人养成“惟我自尊,独立不羁之精神”,“冒险进取,赴汤蹈火,乐死不辞之气概”,“相亲相爱,爱群敬己,尽瘁义务之公德”,“个人自治,团体自治,以进人格之人群”。主张建立崭新的民主政治,说:“一国之政治机关,一国之人共司之。苟不能司政治机关、参与行政权者,不得谓之国,不得谓之国民”。并具体提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模拟美国革命独立主义”,制定了建立独立自由的中华共和国的二十五条“纲领”。“纲领”的主要内容为:推翻清政府反动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全国国民不分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分”,享有言论、思想、出版等自由权利;人人有纳税、服兵役和忠于国家的义务;实行议会制度,各府州县选举议员,总统“由各省总议员中投票公举”,同时要以美国的宪法和法律为蓝本,参照中国之国情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革命军》主张“从事于崇实致用之学”,认为从事于“汉学、“宋学”的“学士”、“名流”只是“寻章摘句、笺注训诂,为六经之奴婢”,成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帮凶。指出“自格致学日明,而天予神授为皇帝之邪说可灭。自世界文明日开,而专制政体一人奄有天下之制可倒”。具有朴素的无神论思想。
《革命军》还批判了保皇派鼓吹的“中庸之道”,认为“天下事不兴则亡,不进则退,不自主则自杀,徘徊中立,万无能存于世界之理”,要么亡国灭种,要么以革命图生存,二者必居其一,丝毫没有折衷调和的余地。进一步指出:“上下古今,宗教道德,政治学术,一视一谛之微物,皆莫不数经革命之掏摝”,视革命为社会前进的动力。
《革命军》刊行后,流传甚广,重印二十余次,主要版本有1903年上海大同书局的刊本,1911年改题为《光复论》的石印本,1912年与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合订本。

☚ 警世钟   訄书 ☛
革命军

革命军Gemingjun

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邹容撰写的一本宣传民主革命的小册子。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5月由上海大同书局刊行。全书2万余字,共分7章。作者以通俗浅近的文字,尖锐抨击清朝政府,热情歌颂革命,认为革命是“天演之公例”、“世界之公理”。号召人们“作十年血战之期,磨吾剑,建吾旗,各出其九死一生之魄力”,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朝政府,建立一个“中华共和国”,这个国家应该是独立和民主、自由与平等的国家,不许外国侵略,永远根绝封建专制制度。《革命军》出版后产生了极大影响,翻印流传极广,风行海内外,销售总数在100万册以上,在清末革命书刊的销数中居第一位,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辛亥革命 ☛

革命军

书名。邹容著。1903年5月在沪出版。书中讴歌革命,号召埋葬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共和国。是较早系统地阐述民主革命理论的著作,影响很大。曾易名《图存篇》、《救世真言》、《铁券》等。参见“邹容”。

革命军

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推翻反动统治,以暴力夺取政权而建立的武装力量。

革命军

《革命军》

清末著名革命宣传小册子。1903年5月出版,作者邹容。热情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全文约20000字,分绪论、革命之原因、革命之教育、革命必剖清人种、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革命独立之大义、结论7章,以犀利沉痛的文笔抨击专制,鼓吹反满,宣传平等、自由、天赋人权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阐述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语言通俗,感情炽烈。出版后引起很大轰动,被称为“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辛亥革命时期,读书不胫而走,先后发行110万册,是这一时期革命宣传小册子中发行数字最多的,对辛亥革命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 指导全国广播电台播送节目办法   革命军日报 ☛

《革命军》ge ming jun

Revolutionary Army→邹容 (Zou Rong)

革命军

书名。清末邹容著。清光绪二十九年三月(1903年5月),由上海大同书局出版,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章炳麟为之作序。全书分七章,二万余字。作者以火热的激情,犀利的笔锋,通俗的文字,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揭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进而阐述了革命的方法,认为首先要用资产阶级的学说武装人民,使人们认识“平等自由之大义”,树立起“政治法律之观念”,使人民分清敌我, “内有所结”, “外有所排”,启发民族觉醒,反对民族压迫;反对封建思想意识,争平等,争自由,彻底排除“奴隶之根性”。最后,鲜明地提出要“模拟美国革命独立之义”,在中国建立独立自主的“中华共和国”。刊行后,在国内外辗转翻印,流传很广,销数逾百万册,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