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部伤筋
伤筋是指肌肉、肌腱、筋膜、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因外来撞击、强力扭转、牵拉压迫等所引起的损伤。临床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伤筋主要病理变化是,软组织肿胀,浆液渗出。其轻者,仅有韧带受牵扯损伤;重者,韧带的部分纤维撕裂或完全断裂,并有淤血斑。慢性伤筋是由于积累性损伤,或因急性伤筋迁延不愈所致。主要症状是疼痛、淤肿和功能障碍。急性伤筋症状明显,慢性伤筋表现较轻,且常与气象变化有关。伤筋的压痛点往往就是病灶所在,故找准压痛点在诊断上具有特殊意义。在鉴别诊断中,须排除骨折或感染性疾病,必要时应作X线或实验室检查。
肩部伤筋 主要是冈上肌腱的损伤,由于冈上肌腱的病变,进而可引起肩峰下滑囊炎。患者多有急性损伤史或慢性肩痛病史,初起肩部痠痛无力,并向下放散至三角肌止点部。压痛点在肩峰下肱骨大结节处。当肩外展60~120°时疼痛剧烈,超过120°继续上举时则无疼痛。部分患者的X线检查,可显示冈上肌腱钙化阴影。如冈上肌腱完全断裂时,则出现典型的肌力消失,无力外展上臂,此不宜施行推拿治疗。治宜舒筋通络,活血祛淤,滑利关节。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先以法或推法施于压痛点及其周围;接着按揉压痛点,以痠胀为度; 擦患部;并配合肩关节的外展内收等被动运动;最后用搓法结束治疗。
肘部伤筋 多因肱骨外上髁长期受到牵拉损伤所致。临床症状表现为,肱骨外上髁部疼痛,伸腕端提物件时加剧,臂力明显减退,局部压痛,嘱患者将肘伸直紧握拳作前臂被动旋前时,疼痛加剧。治宜舒筋通络,活血祛淤。第一种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先用法辅以拿法施于压痛点和肘关节周围,在手法治疗的过程中,配合肘关节屈伸被动运动; 最后以搓法施于肘和前臂。第二种治疗方法:按揉患部,痠胀为度,并作肘关节伸屈和旋内旋外被动运动;最后擦热患部,肿痛明显者可加湿热敷。腕部伤筋 强力使腕部过度旋前或旋后,可使下桡尺关节韧带损伤。临床症状表现为,腕部疼痛、无力,轻度肿胀,尺骨小头周围明显压痛。需与柯雷氏骨折或舟骨、月骨骨折相鉴别。治宜舒筋通络,活血散淤,滑利关节。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用揉法施于腕部尺桡远端关节处; 待肿痛减轻后用法, 并配合腕关节屈伸被动运动;最后用搓法。
指部伤筋 指间关节的两侧有坚强的副韧带保护,当指间关节伸直时,因两侧副韧带紧张稳定而不能作侧屈动作,故不易受伤。但在指关节呈半屈曲位时,由于侧副韧带不稳定,很容易受外力冲击而伤筋。症状表现为,患指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应与骨折相鉴别。治宜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 医者用法及捻法施于患指关节周围,并配合指关节屈伸被动运动,患指可施以擦法,以热为度。早期患指应作适当的固定,晚期需加强指关节伸屈等的自主性运动锻炼。
髋部伤筋 因摔跤或高处坠下时,髋关节处于过度屈曲、外展、内收位,可导致髋部软组织损伤。临床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患肢呈跛行及骨盆倾斜等保护性步态。治宜活血祛淤,滑利关节。治疗方法:患者取健侧卧位,医者先用掌揉法施于压痛点;再用法施于压痛点及其周围部,在手法治疗的过程中配合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的被动运动;最后用搓法。
膝部伤筋 常发生为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以内侧副韧带损伤为多见。正常的膝关节功能有3~5°外翻活动,外力作用于膝关节外侧常导致内侧副韧带的过度牵拉而损伤。临床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功能受限,股骨内髁及胫骨内侧处常有明显压痛,小腿被动外展可使疼痛加剧。治宜舒筋通络止痛,活血散淤消肿。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先用掌揉法施于压痛点及其周围部;随后用轻柔的法或擦法, 并配合膝关节伸屈的被动运动。
踝部伤筋 踝关节外侧的副韧带较为薄弱,故踝关节于跖屈位时易内翻导致外侧韧带损伤。临床症状为,踝部外侧及足背部疼痛,肿胀,2~3天后局部可出现淤斑。应与骨折鉴别。
治宜舒筋通络,活血祛淤。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先用掌揉法施于患部; 待痠痛有所减轻后, 再用法,在手法治疗的过程中,配合踝关节屈伸和内外翻的被动运动;然后按揉同侧阳陵泉穴,以痠胀为度; 擦外踝至小腿部。如内出血严重,24小时内禁手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