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神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丸 > 四神丸 四神丸 sìshénwán 丸藥。因其四藥相伍,治療因脾腎虚寒所致之泄瀉,功效神奇,故稱。今人組方加减,名“止瀉四神丸”、“肉果四神丸”。由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吳茱萸等組成。主治脾胃虚寒,五更泄瀉,消化不良,便溏腹痛。參閲宋·陳自明《婦人良方·四神丸》。 四神丸固涩剂之一。出自《证治准绳》。补骨脂(炒)120克、吴茱萸30克、肉豆蔻(煨)60克、五味子60克,为末。另用生姜120克、大枣120克, 与水同煎, 去姜取枣肉, 和药为丸。也可为散剂。马、牛200~350克; 猪、羊45~60克。功能温肾暖脾, 固肠止泻。主治脾肾虚寒泄泻。证见草谷不消、久泻不止、草料迟细、神疲乏力、四肢发凉、口色淡白者宜用。方中补骨脂善补命门火以温养脾阳, 为主药: 肉豆蔻温肾暖脾, 涩肠止泻, 吴茱萸温中祛寒,为辅药, 主辅相配,温阳涩肠之力相得益彰; 五味子酸敛固涩;生姜助吴茱萸以温胃散寒, 大枣补养脾胃, 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 发挥补火生土、温肾涩肠的功用。 四神丸❶《校注妇人良方》卷八方。炒补骨脂、吴茱萸各四两,肉豆蔻、五味子各二两。为末,用大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与水同煮,去姜取枣肉,和药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盐汤送下。功能温肾暖脾,固肠止泻。治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久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腹痛肢冷等症;近代也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等久泻属脾肾虚寒者。方中补骨脂善补命门火,以温养脾阳;肉豆蔻暖脾涩肠;吴茱萸温中祛寒;五味子酸敛固涩;生姜助吴茱萸以温胃散寒,大枣补养脾胃。诸药合用,使脾肾得以温养,大肠得以固涩,则五更泄泻诸症可愈。实验研究:本方对肠管的自发性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四神丸pill of four miraculous drugs中兽医方剂名。出自《证治准绳》。由补骨脂、煨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生姜、大枣组成的丸剂。功效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主治脾肾虚寒泄泻。症见久泻不止,完谷不化,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等。 四神丸 《内科摘要》卷下【组方药物】 肉豆蔻60克(生用) 补骨脂120克(炒) 五味子60克 吴茱萸120克 四神丸 《古今医统》卷七十三【组方药物】 五味子120克 熟地黄180克 肉苁蓉500克 菟丝子饼60克 四神丸《证治准绳》方。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组成。功用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主治脾肾虚寒,症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或久泻不愈,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为常用中成药。 四神丸 四神丸出自《证治准绳》,由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生姜大枣组成。主治脾肾阳虚,五更泻泄,或完谷不化,或脘腹冷痛,四肢不温,舌淡脉沉。西医学称之为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结核而见上述症状者,皆可选用。每服半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泻痢而有脓血,肛门灼热,泻痢不爽者不宜用。 ☚ 右归丸 龟龄集 ☛ 四神丸sì shén wán方剂名。《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枸杞地骨皮。 四神丸sìshénwán《妇人良方》方。补骨脂四两, 肉豆蔻、五味子各二两, 吴茱萸一两。为末, 加生姜八两, 大枣一百枚, 同煮捣丸, 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功能温肾暖脾, 固肠止泻。治脾肾虚寒, 五更泄泻或久泻, 不思饮食, 食不消化, 或腹痛肢冷等。也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等久泻属脾肾虚寒者。 四神丸 四神丸本方见于《校注妇人良方》卷八。是从《普济本事方》二神丸和五味子散二方组合而成。方由破故纸(炒)四两,肉豆蔻(生用)二两,五味子二两,吴茱萸四两组成。上药为末,用大红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切碎,同枣用水煮熟,去姜,取枣肉和药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现用法为除作丸剂外,亦作汤剂,水煎服。功能温肾暖脾,固涩止泻。主治脾肾虚寒,症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或食而不化,或腹痛,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 赤石脂禹余粮汤 纯阳真人养脏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