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渡赤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

电影剧本。黎明、王昊、王愿坚、李传弟编剧。发表于《八一电影》1982年第1、2期。1935年遵义会议后,长征途中的红军处于敌强我弱的被动局面,国民党军队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尾随的敌军步步逼近。在千钧一发之际,毛泽东毅然决定改变北上路线,四渡赤水河,突破了敌人的重围,打乱了敌人的部署,使敌人在摸不清红军虚实动向的情况下,成了惊弓之鸟。红军在出奇制胜打击敌人后,终于胜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从绝境中挽救了红军的命运。剧本歌颂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和红军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群像。剧本摄制成影片后,获第四届金鸡奖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奖。

☚ 城南旧事   风雨下钟山 ☛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进行的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后国民党几十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向红军追击、堵截与包围。1935年1月29日,红军从遵义地区北进,从土城、元厚场一渡赤水,进入川南,准备北渡长江,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会合。由于张国焘违背中央命令,未能派兵南下策应,致使蒋介石急调军队在红军渡江方向形成一个大包围圈。毛泽东当机立断回师东进,于2月18日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利用运动战在娄山关、遵义附近地区歼敌20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利。敌人妄图将红军消灭在遵义、鸭溪狭窄地区,为了迷惑敌人,红军于3月16日在茅台镇三渡赤水,再入川南。蒋介石以为红军还是北渡长江与四方面军会师,再次调兵云集川南围堵。3月22日,红军突然调头东进,在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神速南下强渡乌江,直逼贵阳,在贵阳的蒋介石急调云南部队前来“保驾”。4月下旬,红军趁滇军援贵阳之机直插云南,虚张声势佯攻昆明,主力北上向金沙江挺进。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部署,使敌人晕头转向,搞不清红军的意图,红军顺利摆脱敌人,争取了九天九夜时间,在绞车渡奋战七昼夜,依靠几条小船胜利地渡过金沙江,到达川西南的会理地区。从此,红军摆脱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变被动为主动,转危为安,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

四渡赤水

❶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为争取战略主动,四渡赤水河,在贵州、四川、云南边境地区粉碎国民党军队围截的高度灵活机动的大规模运动战。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当时,蒋介石调集“中央军”和川、黔、湘、桂、滇5省军阀共几十万大军,分路向遵义逼近,企图在川黔边境地区消灭中央红军。面对严重的局势,中央决定北渡长江,进军川西北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遂进行了四渡赤水的大规模战略转移。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9军团分3路向赤水河东岸的土城方向前进。24日,红军攻占土城。28日,红军在土城、青岗坡重创尾随川军2个旅。29日,红军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分3路渡过赤水。2月7日,鉴于国民党军已发现红军北渡长江意图,中央军委决定向川滇黔边境地区以求发展,遂进入云南境内的扎西(今云南威信)地区集结。蒋介石重新调整了兵力部署:以湘军为第1路军,其主力在湘西“围剿”红军第2、第5军团;“中央军”薛岳兵团和滇黔军阀部队组成第2路军“围剿”中央红军。中央军委决定再渡赤水,回师黔北。2月9日,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完毕,国民党第2路军逼近扎西。18日和19日,中央红军分由土城以南的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主力向桐梓前进,一部向温水开进吸引尾随的川军。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完全打乱了蒋介石的部署,国民党军急调川军向东追击,调黔军驰援桐梓、娄山关,调“中央军”一部2个师向遵义开进。24日,红军攻占桐梓。25日,中央军委决定红军第5、第9团在桐梓以北地区阻滞川军南进,第1、第3团向娄山关、遵义的黔军进攻。28日国民党军第2路军吴奇伟部第1纵队第59、第93师为阻截红军进至遵义以南忠庄铺地区。中央红军发起遵义战役,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人,取得了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遵义战役以后,蒋介石再次调整兵力。3月5日以后,中央红军以第9军团在桐梓、遵义地区吸引川军东进,主力由白腊坎、长干山跳出合围西进。15日,中央红军主力在鲁班场向国民党军第2路军周浑元部3个师进攻未能奏效,取道西进。17日,在茅台附近三渡赤水。中央军委根据国民党军聚集川南的形势,以1个团的兵力大造声势诱敌于古蔺地区,主力由镇龙山以东地区折向东北。3月21日,红军由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而后分路向南急进。26日,进至干溪、马鬃岭地区。27日,中央红军第9军团佯攻长干山,吸引国民党军北进,主力继续南进,于28日进至乌江北岸的沙土安底地区。31日,红军主力南渡乌江后,以一部兵力佯攻息峰,主力进至羊场扎佐地区,前锋摆出进攻贵阳的姿态。在贵阳亲自督战的蒋介石急调云南军阀部队增援贵阳,中央红军乘滇军东调之机疾进云南。4月27日,红军经昆明西北转而向北。5月9日,红军渡过金沙江,继续北上。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摆脱了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成为战争史上的一大壮举。
❷影片名。革命战争题材故事片。198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编剧:王昊、王愿坚、李传弟。影片描写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我军四渡赤水河的战斗情景。着力塑造和表现了毛泽东指挥若定,用兵如神的伟大形象。此片获第四届“金鸡奖”特别奖。

四渡赤水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北进,采用高度灵活运动战的方针,从土城、元厚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准备北渡长江,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会合。由于张国焘违背中央的命令,未能派兵南下策应,致使敌人能够集中兵力封锁长江。毛泽东等根据敌情的变化,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率领红军进入云南扎西(威信),整编部队,扩大红军。蒋介石调集大军向扎西进攻时,中央红军突然掉头东进,于2月18日由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河,向敌人兵力空虚的黔北地区发动攻击,再占桐梓、娄山关和遵义,此役共歼敌二个师又八个团,俘敌三千余人,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毛泽东为了进一步调动和迷惑敌人,于3月16日由茅台三渡赤水,再入川南。蒋介石误认红军要北渡长江,急调大军进入川南,增强长江防线,出敌不意红军又突然折回贵州,在二郎滩,太平渡四渡赤水。接着,红军向南急进,渡过乌江,逼近贵阳,蒋介石正在贵阳,急调滇军驰援,实现了毛泽东部署的“调出滇军”的目的。4月下旬,红军乘滇军援贵阳之际,直插云南,威胁昆明。然后红军又向西北方向急进,抢占绞平渡,5月上旬,红军渡过了金沙江。至此,红军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