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明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明南词

四明南词

弹词的一种。原名“四明文书”。用宁波方言说唱。形成年代已不可考,盛行于清代的宁波和上海等地。分文书和武书两种,文书重说白,武书重唱功。唱词基本上是七字句。曲调有三十余种。演出时通常一人自弹三弦演唱,一人打扬琴伴奏。亦可增至三人以上,加用琵琶、二胡、笙、箫等伴奏。传统书目有三十余种,多为长篇。另有短篇唱词,称“开篇”。

☚ 宣卷   四明文书 ☛
四明南词

四明南词

曲艺曲种。又名“四明文书”。用宁波方言说唱的弹词。流行于浙东各地。因旧时宁波府别称“四明”,故名。有人以明嘉靖时杭州已有弹词演出,清康熙时又有“南词”之名,又清李调元《童山诗集》卷三八《咏杭州瞽女演唱陶真》诗注云:“闻书调一名陶真”,认为“闻书调”是文书调之误,故断定四明南词是弹词中历史最长者之一。但据四明南词演出活动的资料,清乾隆、嘉庆时,它还是主要供文人雅士自娱的演唱活动。如会稽(今浙江绍兴)秀才胡文汇,即以善唱南词而著名(见清吕善报《六红诗话》卷四)。职业艺人的出现时间稍晚。清末民初曾流入上海,颇有影响。演出形式有说有唱,唱词为七言韵文。演出时,中坐者弹三弦,横坐者佐以扬琴。后也有增添琵琶、二胡、笙、阮、鼓板等,演唱者可多达十三人,分生、旦、净、丑角色拆唱,与滩簧相类。传统书目均为长篇,每本四五回。有《双珠凤》、《玉蜻蜓》、《珍珠塔》、《双剪发》等三十馀部。

☚ 子弟书   四明文书 ☛
四明南词

四明南词

弹词类曲艺。流传于浙江宁波地区。原名“四明文书”,形成年代无可考。相传清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时,在宁波白衣寺听过“四明文书”后,称赞“南方词好”,从此易名为“南词”。由于宁波、鄞县、余姚、奉化等地邻近四明山,为区别于江浙其他地区的“南词”而冠以“四明”二字。其唱词基本上是七字句。曲调有30多种。其中“平湖”、“紧平湖”、“慈调”、“赋调”和“慢赋调”最为听众欢迎,称为“五柱头”。正书之前先唱开篇,伴奏乐器最初只有三弦和扬琴,后增加琵琶、二胡及鼓板等,最多可达13种。

☚ 摸鱼歌   道情 ☛
四明南词
主要责任者: 陈建东,马安娜,王燕芬
责任方式: 主编
出版者: 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地: 杭州
页码: 1-186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J826.1
语种:中
定价:33.00
出版时间:2014-0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丛书责任者:金兴盛
丛书责任方式:主编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共收录19条词条。
被引频次:4
四明南词

四明南词

昔称四明文书,流传于浙江宁波、上海。相传明末清初时,有 “丝竹歌咏社”借弹唱念恋故国之情,渐为四明文书。清乾隆皇帝南巡时,曾在宁波听四明文书后赞称 “南方词好”,以后遂改称四明南词。南词高雅、格律严谨,开始是专为士大夫祀典庆会时坐唱的。道光年间已有了南词艺人组织 “崇德社”,代表人物有戴春生、李茂新。演唱时以三弦为主,扬琴、琵琶为辅; 至同治年间,镇海艺人沈阿如善吹凤凰箫,加上二胡为五档演唱。不久,鄞县、奉化籍艺人又组织了 “永裕社”,俗称 “新同行”。此时的南词艺人有近300人。光绪年间又有“引凤轩”组织,演唱时掺唱其他戏曲的曲调,有时还兼唱小曲、京剧。清末民初,涌现出五位艺人被誉称“五公座”。南词的演唱形式有单档至十一档,主唱者手操三弦用宁波方言演唱,大小嗓兼用,讲究演员要有“一白二唱三弦子”的硬功夫。南词乐队必在开唱前先奏一曲,演奏加花戴帽,八音和谐。四明南词的曲目30余种,除长篇《果报录》、《雨雪亭》外,开篇有 《西湖景》、《七仙斗宝》等。曲调传下来的有百余首,今主要有〔平湖调〕、〔紧平湖调〕、〔赋调〕、〔紧赋调〕、〔词调〕,艺人习称为“五炷头”,它们各又衍化成多种声腔与板式。

☚ 宁波走书   东北大鼓 ☛
0000155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