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四六、2000年浙江高中证书会考题 [题目]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解释加“△”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作者认为教师的职能以及择师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上文的哪些观点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题解] 考查对词、句及文意的理解以及对作者观点的评价。 参考答案: 1.(1)受: 通“授”,传授 (2) 惑: 疑难问题 (3)从: 跟从,跟随 (4) 师: 学习 2. 因此,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教师职能: 传道受业解惑 择师标准: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进步观点: (1)认为教师的职能是传道受业解惑 (2)认为择师的标准应重真才实学,而不能只看门第高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