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噶玛拔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噶玛拔希1204—1283旧译“轨范法师”。喇嘛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二世活佛。康区止垅(金沙江流域)人。原名却吉喇嘛, 藏语意为“法师”。从都松钦巴再传弟子崩扎巴学法,居粗布寺。南宋宝祐元年(1253),受忽必烈之请,赴绒域(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与忽必烈相见, 继而不肯随侍忽必烈而去蒙古结纳元宪宗蒙哥(1256年)。受蒙哥所赐金边黑色僧帽, 自此其传承称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活佛转世系统(黑帽系第一世活佛是追认的),为喇嘛教采用活佛转世制度之始。噶玛拔希(拔希,即却吉喇嘛的蒙译,意为法师)名号亦始于此时。忽必烈即帝位(1260年)后, 因他前此不肯随侍, 去蒙古后又有附和*阿里不哥之嫌,故一度将他逮捕、流放。至元元年(1264)始获释,继续传教。卒于*粗布寺。生前足迹遍及康、藏、甘、青、宁及内外蒙古等地。 噶玛拔希 噶玛拔希1204—1283藏传佛教*噶举派噶玛噶举黑帽系第二世活佛。本名却吉喇嘛,意为法师。出身于康区哲垄丹却秋地方的哉波普家族。9岁至10岁时,对所有经论、典籍浏览一遍即能领悟。在去前藏学法途中遇见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的再传弟子仁波且崩扎巴,被认为是都松钦巴之转世,遂为他灌顶授一切教诫,此后受沙弥戒,法名达尔玛喇嘛。又受比丘戒,先后入噶玛丹萨寺、拉萨附近的粗卜寺,渐有名望。公元1253年,忽必烈南征云南大理,于川西北的绒区色都地方召见他,要求他长期随侍左右,他未遵命而前往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地传教说法。公元1256年,宪宗蒙哥召他往和林,崇信礼敬,据说还赐给他一顶金边黑色僧帽,这就是黑帽系名称的来源。忽必烈即汗位后,以旧怨逮捕噶玛拔希,可能是考虑到噶玛噶举派的影响,才没有杀掉他,并获准返回西藏,居粗卜寺,发展无数弟子僧人。公元1283年去世。1284年生于后藏贡塘的攘迥多吉被认作他的转世,是为黑帽系第三世活佛。所以,藏传佛教所特有的活佛转世制度是从噶玛拔希开始的。 ☚ 那摩 胆巴 ☛ 噶玛拔希 噶玛拔希1204—1283藏传佛教*噶举派噶玛噶举黑帽系第二世活佛。本名却吉喇嘛,意为法师。出身于康区哲垄丹却秋地方的哉波普家族。9岁至10岁时,对所有经论、典籍浏览一遍即能领悟。在去前藏学法途中遇见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的再传弟子仁波且崩扎巴,被认为是都松钦巴之转世,遂为他灌顶授一切教诫,此后受沙弥戒,法名达尔玛喇嘛。又受比丘戒,先后入噶玛丹萨寺、拉萨附近的粗卜寺,渐有名望。公元1253年,忽必烈南征云南大理,于川西北的绒区色都地方召见他,要求他长期随侍左右,他未遵命而前往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地传教说法。公元1256年,宪宗蒙哥召他往和林,崇信礼敬,据说还赐给他一顶金边黑色僧帽,这就是黑帽系名称的来源。忽必烈即汗位后,以旧怨逮捕噶玛拔希,可能是考虑到噶玛噶举派的影响,才没有杀掉他,并获准返回西藏,居粗卜寺,发展无数弟子僧人。公元1283年去世。1284年生于后藏贡塘的攘迥多吉被认作他的转世,是为黑帽系第三世活佛。所以,藏传佛教所特有的活佛转世制度是从噶玛拔希开始的。 ☚ 那摩 胆巴 ☛ 噶玛拔希(1204或1206—1283)藏传佛教噶举教派噶玛支派中黑帽系第二辈祖师。本名却吉喇嘛。出生于喀木地区之止垅丹巴却秋,其族属哉波务家族,为当地权贵。幼年出家,从都松钦巴之再传弟子学经,取名却吉喇嘛(意为法师)。元定宗二年(1247),任粗朴寺寺主,收徒传法,声名远播。蒙古军南征大理时,于宪宗四年(木兔年,1254),一说在三年或五年,受忽必烈召见,谒忽必烈于绒域色堆旅次,忽必烈挽留左右,辞不就,乃受蒙哥汗之请北上游历传法建寺。六年(火蛇年,1256),谒蒙哥于和林(今蒙古哈尔和林),蒙哥封其为国师,赐金边黑僧帽,约于是时尊称其为“噶玛拔希”(意为噶玛教派之法师),取自其却吉喇嘛之名原意。是为噶玛噶举中黑帽一系之始称。后留侍蒙哥,曾为讲经,并与道家辨法。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后,失势,曾被流放。至元元年(1264)始获宥,遂启程沿途建寺传法。八年(1271),还粗朴寺。十年,卒。遗嘱保存其遗体,由其弟子辈火化。翌年(1274),攘迥多吉出生,被粗朴寺僧认定为噶玛拔希之转世灵童,迎至寺中,为噶玛噶举黑帽系之第三辈活佛,而以噶玛拔希为第二辈活佛,并追认噶玛噶举派人之创始人都松钦巴为第一辈活佛。从此,藏传佛教各派系中推行有活佛转世制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