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出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出版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LEARNING TO BE-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一书于1972年8月出版发行(法文、英文版)。该书出版以后,曾在教科文组织中轰动一时,许多国家的代表称赞该书的出版是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是“经典性著作”,并快速译成本国文字出版供教育部门研究和实践。 书中著重论述了当代世界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的现状和主要倾向,同时全面地提出了教育改革的目标、方法、策略等。其基本观念是:“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的社会”(即人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这种观念反映了战后科学、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加快更新的客观需要,又反映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本书的建议不仅具有经济学、社会学的根据,还具有心理学的根据,是值得借鉴的。 全书除序言、附录外,分为三大部分,共9章:第一部分“研究的结果”、第二部分“未来”(4~6章)、第三部分“向学习化社会前进”。 第一章为“教育问题”。当代教育普遍流行三种现象: 第二章,“进步与极限”。我们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就其范围之广和力量之大而论,都是空前的,这种倾向日益高涨,这是不可逆转的,制定教育政策必须依据这个根本事实。教育的扩充有许多原因,如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人类知识的增加、社会的改革、心理动机等,但决定性的似乎是社会-经济的因素。为了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增加财源是必要的,但这不是惟一的。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实质问题是教育与社会之间、教育与被教育之间、教育与知识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四章,“挑战”。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变化的时代,变化的速度是惊人的。这些变化有的是向人类展现新的前景,有的是产生新的威胁。教育尤其是现代教育,归根结底是形成未来的一个主要因素,教育必须培养人去适应这种种变化。教育必须为变化作好准备,一方面,教育必须在纠正人与社会的缺点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对世界上的各种挫折、非人化和疏远的情况指出补救办法,并通过终身教育减轻人们的不安全感,增加职业流动性。 第五章,“发现”。由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与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即两者的结合),使教育有了很多“新发现”,产生很多新学科(把这些学科简单统称为教育科学)。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已成为发展教育理论的一个必要条件。科技进步对教育产生了三个重要的后果: 第六章,“目的”。在现代人们追求的许多目标中,具有共同的倾向。教育要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要在理性的发展中,在创造活动中,在寻求个人的智力、德行、情感、体格各个组成部分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中,在正确地意识到人类的使命以后,去寻找普遍有效的目的。“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上的界说”。 第七章,“教育政策的作用与功能”。这一章强调在制定教育政策、策略、计划中,必须要有整体观念。 第八章,“当代策略的要素”。如果我们接受了连续教育与学习化社会观念,那么就应当立即从两个方面开始行动:一是对现有教育体系进行内部改革和继续改进;二是寻求革新的形式、各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和新的资源。本章在革新及寻求其他可能途径方面,提出了21条原则(建议)。如第1条原则是:每一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第2条是必须在空间和时间上重新分配教学活动,从而在教学中恢复生活经验的各个方面;第9条是终身教育这个名词的全面意义是商业、工业和农业的结构,都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第14条是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别人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第15条认为加速和扩大复制与通讯技术的效能,是进行教育革新的基础,等等。在方式方法上,必须废除限制时间和限定空间的教育,制度化的学校只是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部分,必须把教育理解为“一个终身存在的连续体”。要使“封闭的”体系改变为“开放的体系”,逐步淘汰初、中、高三级教育之间的严格界限。我们的教育应尽力使教育个人化和个性化,并为自学作好准备。 第九章,“团结之路”。发展应该是土生土长的,不过,每一个国家都需要有外来的刺激,外援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恐怕还是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