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水仙common daffodil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别名洋水仙、漏斗水仙。石蒜科水仙属具肥大鳞茎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14,15,20,22,30。 起源、演化及栽培简史 水仙属原种全世界约有60种,多数分布在欧洲。其栽培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人已经利用法国水仙(N.tazetta)制成花圈,用于葬仪和寺院装饰。公元前800年左右,希腊文学作品中就提到水仙。1548年发现水仙有24种。1629年巴钦松(J.Parkinson)对水仙进行记载和分类,当时已有90余个种和品种。19世纪30年代以来,水仙属植物备受各国的青睐。荷兰、比利时和英国,早已进行水仙的分类和品种改良工作。目前水仙园艺品种已达2万余个。在世界各国广泛栽培和应用。喇叭水仙19世纪末引进中国,现部分城市有栽培。 形态特征 鳞茎卵圆形,直径3.2~5.8cm,由多数肉质鳞片组成,外皮干膜状,黄褐色或褐色。根纤细、白色,通常不分枝,断后不再生。叶5~6枚,带形扁平,叶面覆白粉。花葶高34~79cm,花单生,黄色或淡黄色,稍有香气,横向或斜上方开放,花径可达10cm。花被片6枚,分内外两层,副冠喇叭形,黄色,边缘呈不规则齿牙状且有皱褶。花期3~4月,果熟期5月底至6月初。蒴果3室,种子多数,卵圆形,黑色。千粒重17~47g。 变种、类型及品种 喇叭水仙的变种有:二色喇叭水仙(var.bicolor),花被片纯白色,副冠鲜黄色。浅黄喇叭水仙(var.jahnstonii),花浅黄色。大花喇叭水仙(var.major),花朵特大。小花喇叭水仙(var.min-imus),植株矮小,高仅15~20cm,花亦小。香喇叭水仙(var.moschatum ),花初开乳黄色,后变纯白色,花被片边缘波状,有香气。重瓣喇叭水仙(var.plenus),花重瓣状,副冠及雌雄蕊瓣化,多数呈芍药花状。 1950年英国皇家园艺协会(R.H.S)有关西方水仙品种分类如下: 喇叭水仙品种群(Trumpet) 一茎一花,副冠与花被片等长或长于花被片。分为:❶花被片与副冠同色,或色深; ❷花被片白色,副冠着色; ❸花被片与副冠皆白色; ❹花色不同于上述者。 大副冠品种群(Large-cupped) 一茎一花,副冠长于花被片的1/3。分为:❶花被片与副冠同色,色深; ❷花被白色,副冠着色; ❸花被白色,副冠白或乳白色; ❹花色不同上述者。 小副冠品种群(Small-cupped) 一茎一花,副冠为花被片的1/3或更短:分为❶花被着色,副冠同色; ❷花被白色,副冠着色; ❸花被白色,副冠白或乳白色; ❹所有花色不同于上述者。 重瓣水仙品种群(Double) 花重瓣状。 产地及习性 喇叭水仙原产欧洲及其附近地区,主要分布在英国、瑞典、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及阿尔及利亚等国,现在温带各地均有引种栽培。喇叭水仙适应冬季寒冷和夏季干热的生态环境,在秋、冬、春生长发育,夏季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鳞茎处于休眠状态,但其内部进行着复杂的生物化学转化和花芽分化过程。花芽分化完成后,需经低温过程才能正常生长,开花结实。喇叭水仙适应性较强,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至微碱性砂质壤土。冬季能耐-14.7℃低温,夏季37℃高温下鳞茎在土壤中可顺利休眠越夏。生长期要求水分充足。在中国陕西西安地区(海拔350m)、甘肃省临夏(海拔1910m)、北京市(海拔80m),皆生长发育正常,可连年开花。 繁殖栽培 播种 5月底收集成熟种子,在保护地播种,精细管理,翌年3月初发芽,6月上旬叶枯黄,地下形成小鳞茎。未能发芽的种子,可在下一年继续发育。播种苗4~5年后可开花,但容易产生分离和变异。多用于新品种选育。 分球 10月份开沟点植鳞茎,覆土深度10~15cm,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发芽出土。生长期内追施磷、钾肥4次,保持土壤水分稳定在18%左右,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7月上旬叶枯黄,地下鳞茎成熟,自然繁殖率4.5~5.8倍,个别的可达19倍。主鳞茎开花率100%,侧鳞茎80%~90%。 分切鳞茎 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将消毒后的侧鳞茎用利刀纵切成8块左右,每块必须带鳞茎盘,切面撒多菌灵粉消毒,待切面晾干后,与含水量6%~10%的清洁蛭石混合,用量为切块体积的3倍,装入黑色塑料袋内封口,在18~20℃条件下保存至11月初,每个切块的鳞片基部可形成1~3个小腋芽,原鳞茎盘外围生长根系,即可种于苗床,翌春出土,6月下旬叶枯黄时挖出小鳞茎,每穴可形成25个左右的小鳞茎。 组织培养 将鳞茎消毒,切取鳞片块作外植体,接种于MS+2,4-D(2mg/L)+KT(0.1mg/L)的培养基上,半个月后转移至 MS+6BA(2mg/L)+NAA(1mg/L)的培养基,经半月可形成幼苗,再转移到1/2MS+IBA(1mg/L)的生根培养基上,总计40天可形成带根小苗,1个侧鳞茎可生产148~165株小苗,经3年常规栽培即可开花。 采收与贮藏 采收鲜切花:喇叭水仙花大色艳,选已着色的花蕾,从地面以上3~4cm处剪下,迅速插入水桶中,送工作室进行包装后运出,或在5℃冷室内贮存待运。采掘鳞茎:鳞茎挖出,剪去残叶,保留侧鳞茎,用0.1%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磷水溶液消毒30分钟,捞出晾干。在35℃条件下通风干燥7天,然后在常温室内贮存,9月花芽已形成。如作早期促成栽培,可在8~9℃条件下贮存1个半月至2个月,再置于18~20℃条件下培养,经40~50天即可开花。如作繁殖材料,消毒后的鳞茎在通风的室内贮存,10月下旬将侧鳞茎分开种植。 园林应用 喇叭水仙的花形和花色素雅,常用于花坛、花径、岩石园及草坪丛植,也可作疏林地被片植。或用于盆栽和切花,通过促成栽培,春节可供应鲜花。 喇叭水仙trumpet narcissus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 L.,石蒜科,水仙属。球根花卉。2n=14。原产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中国有栽培,有皮鳞茎卵圆形。叶宽线形,先端钝,灰绿色。花茎略高于叶,顶生1花。花被筒及裂片淡黄色,副花冠黄色。芳香。蒴果。种子圆形,亮黑色。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而肥沃的黏质壤土,宜半阴,性耐寒。夏季休眠,早春出叶。花期3~4月,单朵花开放7~10天。分球繁殖,创伤分生繁殖或用双鳞片扦插法。杂交种子行播种繁殖,实生苗培育4~5年开花。适宜于落叶疏林中自然式布置,或配植花境,也可提供切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