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龍脩 > 石龍芻 石龍芻 shílóngchú 石龙刍【同义】总目录 方宾石龙刍缙云草石龙刍shí lóng chú《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石龙刍(8)。药名。 【基原】为灯心草科植物石龙刍Juncus effusus L.var .decipiens Buchen.f.utilis Mak. 的全草。 【别名】龙须、草续断、龙珠(《本经》),龙 、龙鬓、龙木、草毒、龙华、悬菟(《吴普本草》),龙须草、缙云草(崔豹《古今注》),龙修(《山海经》郭璞注),悬莞、方宾(《别录》),席草(《本经逢原》),草龙 (汪连仕《采药书》),胡须草、野席草(《浙江民间草药》)。 【性味】甘,凉。 ❶《本经》:“味苦,微寒。” ❷《吴普本草》:“雷公:苦,无毒。扁鹊:辛,无毒。” ❸《别录》:“微温,无毒。” ❹《浙江民间草药》:“味酸,性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阴经气分。” 【功用主治】利水,通淋。治淋病,小便不利。 ❶《本经》:“主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 ❷《别录》:“补内虚不足,痞满,身无润泽,出汗,除茎中热痛。又主疗蛔虫及不消食。” ❸汪连仕《采药书》:“散风火,大理湿热。” ❹《浙江民间草药》:“利水通淋,清热安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至五钱;或烧存性研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