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唾液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唾液腺tuò yè xiàn人或脊椎动物口腔内分泌唾液的腺体。1919年,在汤尔和译的《诊断学》(下卷)中,称唾液腺为“唾腺”。这词至今仍用。此后又出现了“唾液腺”一词,如1922年《动物学大辞典》:“唾液腺,Salivary gland。”1925年吴瑞公译《最新性欲研究: 男女交合论》第八章:“胎核周围所生之小颗粒球,亦起分裂,而成胚皮,此胚皮逐渐增加,与核所分裂之球体相积,而成上中下三层,此为胎儿之基础。以后逐渐涨大,上层构成脑、脊髓神经、表皮、爪甲、毛发、汗腺、皮脂腺、唾液腺。” 唾液腺 唾液腺tuoyexian向口腔内分泌唾液的消化腺。人的唾液腺共有3对: 腮腺是最大的一对,在耳廓的前下方。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就是这对腮腺发炎的结果。一对颌下腺位于下颌骨的内下方。最小的一对叫舌下腺,位于口腔底。此外,口腔粘膜内还有许多小型腺体。以上均开口于口腔分泌唾液,分泌量每天约1000毫升,有润滑口腔粘膜,混合食物的作用。其中含有少量淀粉酶,可把食物中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 龋齿 舌 ☛ 唾液腺又称“涎腺”。一种消化腺。在人体,位于口腔周围的大唾液腺有三对,即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前者为浆液腺,后两者为混合腺。分泌的唾液含有淀粉酶、粘液和溶菌酶等,经导管进入口腔,对口腔和食物起润滑作用,并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 唾液腺 唾液腺消化腺的一种。亦称为“涎腺”。在人体位于口腔周围,较大的有三对,即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 肠的老化 胰腺 ☛ 唾液腺 唾液腺分泌物排到口腔的腺都属唾液腺,有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大腺,还有位于口腔粘膜或粘膜下层的许多小腺。这些小腺按它们所在的位置定名,如唇腺、颊腺、腭腺和舌腺等,它们持续分泌。三对大腺是唾液腺的主体,它们主要在受食物刺激时排出分泌。唾液是上述各腺分泌物的混合物,人每日的分泌量约1000~1500ml,为有粘性的无色液体,含水、粘蛋白、免疫球蛋白、过氧化物酶和无机盐等,有湿润粘膜、浸湿食物、抗菌或杀菌等作用; 还含唾液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初步消化碳水化合物;能溶解食物中的多种物质,刺激味蕾产生味觉。唾液还含少量脱落的上皮细胞、退化的淋巴细胞和有粒白细胞,称唾液小体。大唾液腺分泌物的量和性质因食物的性质而异。唾液也是维持体液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身体缺水时分泌减少,产生渴的感觉。大部分唾液由消化管吸收。 唾液腺结构模式图 上图为导管和腺泡相连的图,下四图为导管和腺泡的横切面。 1.闰管 2.分泌管 3.粘液性细胞 4.浆液性细胞 5.肌上皮细胞 6.基膜 7.混合性腺泡 a.闰管 b.分泌管 c.粘液性腺泡 d.浆液性腺泡 (2)粘液性腺泡: 由粘液性腺细胞组成。腺细胞呈不规则锥体形或立方形。细胞核扁圆,位于细胞基底部(见图)。细胞顶部有大的粘原颗粒。在常规染色切片中,颗粒常被溶解,细胞顶部遂呈空白或泡沫状。在电镜下,粘原颗粒为电子密度低的小囊泡。此种颗粒很少或者没有酶的活性,碳水化物含量高,含大量唾液酸。粗面内质网在细胞底部、两侧和分泌颗粒之间,线粒体多在底部。高尔基复合体大,有10~12层囊泡,是细胞内大分子糖合成的场所。粘液性腺细胞的分泌物粘稠,属于糖蛋白。 (3)混合性腺泡: 由浆液性腺细胞和粘液性腺细胞共同组成(见图)。粘液性腺细胞与导管相连; 浆液性腺细胞常位于腺泡的末端,呈半月形,称半月。 导管 它们是排出分泌物的管道。与腺泡直接通连的导管最细,称闰管,后者汇成较粗的分泌管。分泌管通连小叶内导管,后者汇合成小叶间导管。它们再汇成总导管,通到口腔。 (1) 闰管: 为单层低立方上皮,胞质较少,染色较淡,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见图)。电镜下,闰管上皮细胞的底部有少量粗面内质网,顶部有高尔基复合体。闰管近端细胞见分泌颗粒。相邻细胞顶部之间有连接复合体。仍有肌上皮细胞。 (2)分泌管: 为单层高柱状上皮,核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嗜酸性,细胞基底部有纵纹(见图)。电镜下,上皮细胞基部胞膜折入形成许多平行的质膜内褶,褶间有纵向排列的许多长线粒体。细胞基部的这些结构特点在光镜下呈现为纵纹,故此管也称纹状管。腺泡的分泌物经分泌管时,上皮细胞能主动吸收钠,排出钾,并转运水,改变唾液的量和渗透压。它们的这些功能受肾上腺皮质醛固酮等激素的调节。 (3)小叶内导管: 它们较分泌管细,位于小叶内,上皮为矮柱状,染色较浅。 (4)小叶间导管:它们位于小叶间结缔组织内,由小叶内导管汇合而成,起初成自单层柱状上皮,渐变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并有杯形细胞。它们汇成一条或几条总导管,成自复层柱状上皮,末端为复层鳞状上皮,开口于口腔。 大唾液腺的结构特点 大唾液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它们具有前述的唾液腺的一般结构,但其腺泡和导管又各有特点。 腮腺 它们位于耳前围绕下颌支,借总导管开口于第二上臼齿对侧。腮腺为纯浆液性腺,均为浆液性腺泡。腺泡圆形或卵圆形,腔小。闰管长,有分支。有分泌管。新生儿的腮腺有时见少数粘液性腺细胞。结缔组织中常有脂肪细胞,也可有淋巴组织。 颌下腺 位于颌下三角内,其导管开口于舌系带两侧的肉阜。此腺为混合性腺,以浆液性腺泡为主,其余的多是混合性腺泡。闰管短,分泌管较腮腺长。近年的研究发现,小鼠和大鼠出生后颌下腺分泌管渐长出一些弯曲的小管。它们的上皮细胞顶部含许多分泌颗粒,称颗粒曲管细胞,简称GCT细胞。生物化学和放射免疫测定法的研究表明,鼠的颌下腺有多种生物活性肽,如神经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肾素、高血糖素样物质、血管舒缓素和红细胞生成素等。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提示,这些物质主要存在于GCT细胞的分泌颗粒内。鼠的GCT细胞产生这些物质的意义,尚所知很少。人和其他哺乳类的颌下腺未见类似的小管和细胞,但发现有上述的生物活性物质。 舌下腺 较小,位于口腔底的前部。有几个导管开口在舌系带两侧,有时与颌下腺导管开口合并。此腺为混合性腺,以粘液性腺泡为主,有少量混合性腺泡。没有闰管,分泌管短。 小唾液腺 有下述的腺。 ❶唇腺:分布于上、下口唇的粘膜内,为混合性腺,以粘液性腺泡居多,腺泡直接通连分泌管; ❷颊腺:在颊部粘膜内,也为混合腺,主要为粘液性腺泡; ❸舌腭腺:位于软腭粘膜与腭肌之间,硬腭后部粘膜与骨膜之间及舌腭弓的粘膜下层,为纯粘液性腺; ❹舌腺:在舌粘膜固有层,分舌前腺和舌后腺。舌前腺又称Blandin-Nuhn腺,开口于舌尖下面,为混合腺;舌后腺又分von Ebner腺和舌根腺,von Ebner腺位于轮廓乳头下,开口于乳头的沟中,是浆液腺;舌根腺位于舌根,属粘液腺。 ☚ 大肠 胰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