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唐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唐鉴

唐鉴同志的死定 一辽宁青年1928年1卷2期,中国青年运动
历史资料第4册第281页
唐 鉴
唐鉴的死
吕芳文
中央档案馆
青运史研究1984年4期
革命烈士传记资料第288页

唐鉴

唐 鉴
唐 鉴(1903—1928)
吕芳文等
吕九林
衡阳师专学报1986年3期
革命烈士传(十)第103页

唐鉴/惩忿箴

☚ 曾子三省箴   唐鉴 ☛

唐鉴

唐鉴

唐鉴(1778——1861),字栗生,号镜楷,又号镜海,江西善化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由检讨授御史,劾武陵令顾烺圻贪劣状,一时称快。出知平乐府,累迁江宁布政使,入为太常卿。上疏弹劾总督琦善,耆英等的卖国行径,直声震天下。有《唐确慎公集》。

☚ 唐鉴   惩忿箴 ☛

唐鉴

 编年体史书。十二卷。宋范祖禹撰。后吕祖谦为之作注,析为二十四卷。宋元祐元年(1086年)书成,作者以此献给哲宗,意在为帝王借鉴。
 范祖禹,字梦得,一字淳甫。生于宋康定二年(1041年),卒于宋元符元年(1098年)。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授试校书郎,熙宁三年,司马光奏调编修《资治通鉴》,哲宗立,修《神宗实录》。历官右谏议大夫,给事中。修《资治通鉴》时,其专职唐史,采其事可为法戒者,撮取大纲,系以论断,成《唐鉴》一书,另有《仁宗政典》、《帝学》、《范太史集》等。
 《唐鉴》按编年叙述唐代历史,与《资治通鉴》意同,旨在为帝王提供治理国家之借鉴。但《资治通鉴》以叙事为主,《唐鉴》则以议论为宗,二者体例不同。《唐鉴》大纲采用有关唐代兴衰成败的重大事件,或引诏书,或引君臣重要的对话,唐之事虽不能遍举,而其大略已备。大纲基本上采用《资治通鉴》原文,个别文字略有出入,在史料学上并无多大价值。
 是书的重点在于议论部分,每段大纲之后,作者都有自己的议论。或长或短,有很多议论,较之大纲为长,作者或引经据典,借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发挥;或就事论事,指出某件事的成败得失。作者在议论中,阐述自己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见解,指出皇帝在治国安邦方面的借鉴。宋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记述宋高祖对讲官说的一段话:“读《资治通鉴》,知司马光有宰相度量;读《唐鉴》,知范祖禹有台谏手段”,这正是范祖禹的高明之处。
 是书第一卷记述了高祖时的主要事迹;二、三卷专述太宗时史事;四卷记述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时史事;五卷记述玄宗史事;六卷记述肃宗、代宗、德宗时史事;七、八卷记述德宗史事;九卷记述顺宗、宪宗史事;十卷记述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史事;十一卷记述宣宗、懿宗、僖宗时史事;十二卷记述昭宗、昭宣帝史事。凡为论三百零六篇。
 是书现存最早的刻本为南宋孝宗时浙江所刻,刻工有娄巩、李连、同葛、葛文等多人,版刻清朗,字体工整,间有缺页,后经清初揆叙谦牧掌摹补。是书收入《四库全书·史部·史评类》中,一九八四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最早宋刻本影印出版。

唐鉴

二十四卷,宋范祖禹撰,吕祖谦注。范祖禹(1041—1098),北宋史学家,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四川成都)人,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历官龙图阁学士,出知陕州。司马光设局编修《资治通鉴》,范祖禹为编修官,分掌唐史,其间曾居洛十五年,潜心著书,以其所得,著成《唐鉴》一书,书成以后,又授官秘书省正字。哲宗即位,又任《神宗实录》检讨官,后又升至著作郎兼侍讲,以后又迁给事中,兼国史院修撰,为翰林学士,绍圣初,被劾所修《实录》有诋诬神宗之处,明附司马光,后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死于贬所。吕祖谦(1137—1181)。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字伯恭。隆兴(1163—1164)时期进士,中博学宏词科,历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熙三年(1176年),授予秘书郎,预修《徽宗实录》,书成,迁著作郎,领修《皇朝文鉴》(即《宋文鉴》)。他治学主张经世致用,为婺学 (即金华学派) 代表人物,学者称为东莱先生。著有《东莱集》、《吕氏家塾读书记》,《历代制度详说》等。范祖禹撰写的《唐鉴》一书,上自唐高祖,下迄昭宣,摄取大纲,予以论断,写成十二卷,后来吕祖谦作注,乃分此书二十四卷。此书写成以后,受到世人重视,并给予高度评价,说: “读《资治通鉴》,知司马光有宰相度量; 读《唐鉴》,知范祖禹有台谏手段。”但这本书也有它不足之处,如《资治通鉴》把武则天执政时期,单独纪年,而范祖禹的《唐鉴》 则把这段时期附以唐中宗。《唐鉴》一书有宋版小字本及元版; 明吕镗刊本、弘治十年(1497年) 白昂刊本、《金华丛书》本。

唐鉴

唐鉴1778~1861

字栗生,号镜海、敬楷。善化 (今长沙) 人。1809年 (嘉庆十四年) 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迁御史。两任平乐知府,解汉、瑶冤狱,设学教瑶民,皆大悦。迁道员,升山西按察使,晋浙江布政使,移江宁。一度代行两江总督事。在江宁藩署左侧设义塾,亲自主讲,大倡程朱理学。曾国藩尊之为严师。太平天国起义后,提出筑民垒、办团练等主张,恩赏二品街。太平军顺东江下时,他取道江西回籍,潜心著述。著有《唐确填公集》、《清学案小识》等。

☚ 唐炯   唐才中 ☛
唐鉴

唐鉴1778—1861

清代学者。字镜海。长沙人。嘉庆十四年 (1809)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历官浙江道监察御史、广西平乐知府、江安粮道、贵州按察使、江宁布政使、太常寺卿。鸦片战争时劾琦善、耆英等,颇有直声。后致仕南归。晚年主教江南金陵书院,曾国藩、倭仁等皆曾随从问业。“生平学宗朱子 (熹),笃信谨守,无稍依违” (《清史列传》卷六十七)。认为 “圣人之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而已,离此者畔道,不及此道者远于道”,“尽己推己,精察而力行之,以驯至于反身而诚,则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也。格致诚正固如是也”。又言“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有是性,即有是理” (《清学案小识·叙》)。撰《朱子学案》 阐发朱熹理学之蕴,著《清学案小识》力崇朱学。著作还有《易牖》、《读易小识》等。

☚ 李续宾   王立楷 ☛
唐鉴

唐鉴1778—1861

清画家。字镜海。湖南善化人,徙籍山东肥城。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授检讨,累官布政使、太常寺卿。谥确慎。工诗、画,善写梅。有《唐确慎公遗集》存世。

☚ 唐综   唐鸿 ☛

唐鉴

唐鉴

书名。北宋石介撰。五卷。石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属山东)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历任国子监直讲等职。尚著有《徂徕先生周易》(五卷)等书。作者认为,唐朝所历十八帝,惟武德、贞观、开元,元和百数十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女后乱之于前,奸臣坏之于中,宦官覆之于后,颠侧崎危,绵绵延延,乍倾乍安,若续若维,仅能至三百年。为总结唐朝历史教训,提供北宋统治者借鉴,遂采摭唐史中女后,宦官、奸臣事迹各类,编成此书。《宋史·艺文志》曾著录之,旧列史部史钞类。《宋文鉴》尚收有作者自序。久佚。

☚ 唐乘   唐余录 ☛

唐鉴1778~1861Tang Jian

scholar,poet and literator of the Qing Dynasty,also called Que Shen (really careful). Works: A Collection of Tang Queshen Scholar,etc.

唐鉴

编年体的简明唐史。宋范祖禹撰。共十二卷,三百零六篇,成书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范祖禹曾协助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担任唐代部分的长编工作,此书就是在此基础上编成的。书中着重论述了唐代自高祖迄昭宣帝近二百九十年间的政治史,字数虽然不多,但所叙史实却翔实可靠。作者还针对这些历史事实发表了大量评论,因此又可以说是一部通鉴体式的历史评论著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