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卡莲花网目观音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卡莲花网目观音像 唐卡莲花网目观音像元。布画,设色。纵84厘米,横65厘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布达拉宫藏。西藏唐卡是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从西藏绘画艺术发展过程来看,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的绘画艺术,它是以壁画艺术作为基础的。由于佛教的传入,佛教艺术随之发展起来后,人们的需要已不仅仅是壁画艺术,于是唐卡作为一种随意作画,便于悬挂,易于收藏有利于宗教宣传的新型画种便应运而生了。在佛教昌盛的西藏,壁画与唐卡并驾齐驱,成为西藏绘画史上两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公元八世纪中叶到九世纪初,由于吐蕃王室大力扶植佛教,广建寺院,壁画和唐卡得以发展,吐蕃王朝末期,赞普朗达玛灭佛,寺院大多被毁,寺内壁画与唐卡等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后屡经兵乱,幸存的唐卡寥寥无几了。吐蕃王朝灭亡之后,长期的割据状态,使得西藏的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文化发展几乎停滞。到了元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也不太乐观。因此宋元时期的唐卡,流传至今的已十分罕见。明清两代,中央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使西藏社会得以安定,经济、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西藏的唐卡艺术也随之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而成的。此种唐卡先将白布绷在木框上,涂上一层胶质白灰,再用滑石磨平,而后勾勒作画。本图正是用此法绘制的。图中的观音即是观世音的略称。亦称观自在、观世自在,为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佛教将他描写成为大慈大悲的菩萨。佛教认为,遇难众生只要念其名号,就能解脱苦海,故称观世音。据说观音为了救渡众生,变幻各种形象,布成网格,以众多眼睛观望世间。此幅唐卡的中间画有不空羂索观音,四面八臂,拥抱一像,足趾着地,单足支撑,姿态优美。莲花网目观音像是元代的代表作。画家笔下的佛像笔精而有神韵,形象栩栩如生。整个画面不求工细华丽,而是以淡彩烘染为主。 ☚ 绘画 唐卡西藏人起源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