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唐代商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唐代商业

唐代的商业,特别是中唐以后,繁荣异常。
同业商店的组织称“行”。隋朝丰都市有一百行,唐代西京市有二百二十行。行数的成倍增长,说明市面兴旺,百货辐辏,唐代的商业远比隋朝繁盛。造成唐代商业繁盛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国内水陆交通畅达和新路线的开辟。唐代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分为四条干线。东路可至汴(开封市)、宋(河南商邱市);西路可至成都;南路经荆(湖北江陵)、襄(湖北襄阳)、广西可到交州(广州);北路经太原至范阳(北京市)。此外,唐玄宗时,开凿大庚岭路;唐宪宗时,开辟通向闽中的路线。主要目的是沟通南北,商人则因此获得贸易渠道。水路,经商的路线主要是海路、长江及其支流,以及隋炀帝所开挖、用以沟通南北的通济渠。
二、中、外贸易的发展。每年至长安、扬州、广州等地贸易的“商胡”数以千万计,坐地列肆的也成千上万;中国商人出海贸易的“海客”也为数不少,海船可以远航风浪险恶的波斯湾。据考古发掘,埃及开罗、叙利亚,印度都发一大批唐代的瓷器,婆罗洲还发现唐人开设的铸铁厂;当地的铸铁技术就是由中国传入的。
三、官商合流。唐代制度规定:士族称为清流,只能做官,不准经商。然而自开元年间起,官员也开店置货,屯积牟利。中唐以后,官员,特别是节度使向高利贷商人贷款,倚仗官势,贸易经商,大肆收刮民财。官商合流,造成柜坊(类似后世的钱庄)、质库(典当)等高利贷业和贩卖珠宝等奢侈品业的分外兴盛,其结果则是民众生活的极端贫穷。
中唐实行两税法,一年春秋二季收税。两税根据资产确定税额。农民的场圃、仓库、房屋、生产工具等无法隐匿,被课以重税;但商贾行踪不定,贵重的货物“藏于襟怀囊箧”,得以偷漏税收。况且中唐“钱重货轻”,长期闹钱荒。农民纳税,必须缴钱,只得贱卖种出的米麦和织出的绢、布。物价大幅度的涨落,为商贾造成了无数次牟利的时机。因此,中唐经商者急遽增多。
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商贾的政治地位也逐渐上升。唐朝制度:商人不准入仕。商人之子,被人卑视,也无法做官。到了晚唐,商人依附宦官,也可挤进官场;商人之子,居然做到宰相。同时,还出现了“至富”可以敌“至尊”的言论,认为巨富的商人,可以和至高无上的帝皇匹敌。这反映了商贾的政治欲望。
在唐代,以商贾为题材的诗歌,主要集中在中晚唐。由于封建经济对商业活动的岐视和商人巧取豪夺的卑劣行经。诗人对商贾总是持批判的态度。其中,元稹的《估客乐》堪称典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