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女俑
唐三彩,是唐代盛行的三彩陶器的简称,为 一种低温铅釉陶。它以白色粘土为胎,涂以含铜、铁、钴、锰等元素的色釉和铅粉,经800℃的窑温烧制而成,呈绿、黄、褐、蓝、白、赭等多色,构成了斑剥陆离、绚丽夺目的彩色世界。
唐人以三彩陶烧制日常生活器皿,更热心将它们运用于俑的塑造,使商周以来2000年的俑塑艺术发展到后世不可企及的高度,成为中外艺术一颗不朽的明珠。

唐三彩女俑
唐三彩俑继承了秦汉以来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从广阔的角度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特别是人物俑的塑造突破了前代某些程式化的束缚,更加潇洒奔放,创造了不同阶级、阶层,不同民族、不同身份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有丰腴傲慢的贵妇; 有谦恭顺从的侍女; 有温和恬静的文吏; 有勇武暴躁的武士; 有欢快奔放的舞伎; 有豪爽乐观的胡人……而且千人千面,千姿百态,单以女俑来说,就有骑马的、骑驼的、抱婴的、逗鸟的、倦睡的、照镜的……好一个大千世界这件三彩女俑是1954年在西安出土的,高28. 5厘米这位衣着华丽、体态优美的少女,头梳单髻、额贴花黄,眼迷离、嘴微笑,半依半坐若有所思,充满了内心的喜悦。描绘人物外貌特征的同时并着意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唐代人物俑的重大成就,对五代宋元陶俑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