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哥达纲领批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哥达纲领批判》《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批判拉萨尔主义观点、阐述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原名《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写于1875年4~5月初,当时并没有发表,1891年恩格斯将此文出版。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这部著作共分4章。第1章,马克思批驳了原纲领草案中的小资产阶级分配观,第一次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理论,并指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带着其脱胎出来的旧社会的痕迹,因此只能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只有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第2、3章,作者批判了草案中鼓吹的“铁的工资规律”和依靠“国家帮助”来实现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论断,论述了无产阶级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消灭雇佣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第4章批判了工人党力求争取“自由国家”的错误思想,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列宁认为这个论断总结了马克思的全部革命学说。这部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哥达纲领批判》又名《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马克思写于1875年4~5月,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马克思在这里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和论述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原理,以及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学说。从国际共运史上说,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新阶段的标志。它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最突出的贡献在于:(1)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科学地论证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法的存在的必然性。马克思在提出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原理的同时,指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由于存在着旧社会的痕迹、特别是在经济上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因而必然存在着国家,存在着法律。“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的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个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这种旧社会的痕迹,在分配领域的表现就是奉行“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的社会主义平等原则。但在形式上,它又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货币交换的等价原则有一致之处。“所以,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它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仍是一种形式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的权利。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相比,是不理想的。但是这些弊病,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它经过长久的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形态中,是不可避免的。“权利永远也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的发展”。既然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没有资产阶级的阶级法权”,相应地就要求“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因为,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法,方能保卫生产资料公有制,保卫平等和平等分配,制裁“不劳而获”的社会寄生虫,并不断地为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过渡创造条件。(2)国家和法消亡的前提条件。“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大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些条件集中地说,就是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极大增长和人们觉悟的极大提高。由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条件,即是国家和法消亡的条件。 《哥达纲领批判》正式名称为《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马克思写于1875年4、5月。逝世后8年由恩格斯于1891年公开发表。全文共分为4个部分、7个小节。中译本于1922年5月第1次全文发表于北京《今日》杂志。 哥达纲领批判原名《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马克思写于1875年4月至5月初。1891年首次发表。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本书批判了德国工人运动中拉萨尔派的机会主义观点和策略思想,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以及过渡时期的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列宁认为,这个著名论断总结了马克思的全部革命学说。)第一次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的理论,认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生活资料只能按劳分配,只有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本书是与《共产党宣言》并称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哥达纲领批判 《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于1875年4—5月间为批判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纲领草案(《哥达纲领草案》) 而撰写的著作。1891年,由恩格斯发表。《哥达纲领草案》反映了拉萨尔主义观点,掩盖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把工人阶级以外的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都看成“反动的一帮”; 宣扬了拉萨尔主义的“铁的工资规律”及其庸俗的社会主义分配观; 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马克思对该草案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进一步发展了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第一次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并论证了这两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哥达纲领批判》对社会主义一些根本问题的阐述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 经济学原理 剩余价值理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