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哥舒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清·彭定求等《全唐诗》 哥舒,指哥舒翰。哥舒是以部落名作姓。哥舒翰,突厥族哥舒部落人,他原是身兼数节度使名将王忠嗣的部下,天宝六(747)年,王嗣忠被诬陷革职,唐玄宗命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治所在鄯州(今青海乐都县),是为防御吐蕃而设。天宝十二(753)年秋,唐中央朝廷命哥舒翰等出击吐蕃贵族统治者,取得了胜利,史载“收黄河九曲,以其地置洮阳郡,筑神策宛秀二军”(《新唐书·哥舒翰传》)。又载: “先是吐蕃每至麦熟时,即率部众至积石军获取之,其呼为吐蕃麦庄,前后无拒之者。”(同上)后来遭到哥舒翰的伏击,保护了庄稼。因数次击败吐蕃。改变了边境局面,致使“吐蕃屏足不敢近青海。”这首《哥舒歌》热情歌颂了哥舒翰抵御吐蕃、安定边疆的功迹,表现了人民渴望和平和安定的心愿。 “北斗七星高”,是起兴之笔,用高挂天上的北斗星,抒发了边地人民对哥舒翰的敬仰之情。而和次句的“哥舒夜带刀”相联系,首句又可看作深夜的实有之境,说明哥舒翰虽为节度使这样最高的军中首领,却亲自夜巡军营,时时警惕着敌人的侵犯。 后二句是从敌方着笔:“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至今”指吐蕃被哥舒翰痛击之后,直至今日。 “窥”,指偷窥内地; “牧马”,指借牧马之名,行入侵之实。 “临洮(tao)”,在今甘肃岷县,当时是唐军打败吐蕃贵族统治者后划定的界限。意谓,吐蕃侵略者自被击败后,时至今日,虽然时时偷窥内地,想以“牧马”之名入侵;但他们一想到哥舒翰的厉害,就再也不敢越过临洮而骚扰边疆了。 这诗不从激烈的战斗中去写哥舒翰的英勇善战,如何机智果敢,用兵如神等,而是从侧面描写来突出主题。首句渲染哥舒翰在边地人民中的崇高威望;次句描绘这位将军日夜警戒、忠于职守的崇高形象;第三句写失败的敌人并未死心;第四句写敌人望哥舒翰而却步。通过多侧面的描写,使得作品朴实中见技巧,明朗中有含蓄。读来既感奋人心,又经得起细细玩味。充分体现了民歌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 哥舒歌无名氏 北斗七星高①。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②。 【解题】 此诗作者不详,一称“西鄙人”作,当为天宝(742—755)末西北边境的民歌。哥舒:指哥舒翰(?—757),突厥族哥舒部人,天宝年间为陇右、河西节度使,屡次大破吐蕃,使吐蕃不敢近青海,以战功封西平郡王。西鄙人:即西方边地的人民。诗中歌颂哥舒翰的声威,使敌人不敢侵犯。风格朴实浑厚,语言生动自然。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一九评此诗云:“与《敕勒歌》同是天籁,不可以工拙求之。” 【注释】 ①北斗七星:在北天夜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常用以指方向。②二句意谓至今吐蕃骑兵的偷袭,不逾临洮。窥(kui):在隐僻处偷看。牧马:指敌人骑兵侵袭。临洮(tao):郡名,即洮州,治所在今甘肃岷县。秦长城,西段起于此。唐时又曾于鄯州(今青海乐都)置临洮军以备边。贾谊《过秦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西守藩篱,却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二句一作“吐蕃总杀尽,更筑两重濠”。 哥舒歌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其他 ←上一篇:阙题 下一篇:寻西山隐者不遇 → 诗词简介: 此诗作者不详,一称“西鄙人”作,当为天宝(742—755)末西北边境的民歌。哥舒:指哥舒翰(?—757),突厥族哥舒部人,天宝年间为陇右、河西节度使,屡次大破吐蕃,使吐蕃不敢近青海,以战功封西平郡王。西鄙人:即西方边地的人民。诗中歌颂哥舒翰的声威,使敌人不敢侵犯。风格朴实浑厚,语言生动自然。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一九评此诗云:“与《敕勒歌》同是天籁,不可以工拙求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