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哈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哈代1840—1928Thomas Hardy

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多塞特郡的石匠家庭。十六岁起跟一建筑师学徒,业余学习拉丁和希腊古典作品。后在伦敦当建筑师的助手,同时在大学旁听文学、哲学和神学课程。1874年起致力于文学创作。前期作品反对资本主义城市文明,将封建宗法制农村生活理想化。后期作品现实主义成分加强。代表作为长篇小说《伯德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描写了农村姑娘遭受迫害以至毁灭的悲剧和农村青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理想破灭的故事。后转向创作描写风景和爱情的抒情诗。七十二岁获皇家文学会金质奖章。被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先后授予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作品还有《穷男人与贵妇人》、《绿荫下》、《还乡》、《卡斯特桥市长》、《一个改变了的男人》等。

哈代

英国作家。生于1840年6月2日,1928年1月11日逝世。17岁给建筑师当学徒,21岁到伦敦学建筑时在伦敦大学听近代语言课。会拉丁文、希腊文、法语,钻研过哲学、神学。1866年开始诗歌创作,为维持生活转写小说,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闻名。成名作为《远离尘嚣》(1874),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1891)发表后,震撼社会。后期致力于诗歌创作,写了800多首短诗、8部诗集和著名的史诗剧《列王》。晚期诗作的声誉又超过小说拥有的名声。

哈代

哈代1840—1928Hadai,Thomas Hardy

英国诗人、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家之一。出生于英国西南部的多塞特郡,父亲是石匠,后来作木厂经理,承揽建筑业务。母亲很注意对他的教育,鼓励他学习古典文学、培养艺术趣味,自幼学希腊文、拉丁文,1862年去伦敦学建筑,同时去大学听课,研习文史哲和神学、语言学课程。1867年重返故里,当了几年建筑师,随即致力于文学创作。开始时写诗,后转而写小说,晚年又回过头来写诗,在小说与诗歌方面都有丰硕的成果,一生共创作14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8部诗集和一部史诗剧《列王》。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他所熟悉的乡村生活为背景。他把自己的小说分成三类:“罗曼史与幻想”、“爱情阴谋故事”、“性格和环境小说”。而他的重要作品都属于最后一类。
《绿荫下》(1872)真实地描绘英国西南部的农村生活。作品以一位青年农民和一位女教师的恋爱故事为主线,以宗法制下的田园生活和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相对照,表达对前者的赞赏。作品的背景“威塞克斯”后来反复出现在他的小说中。《远离尘嚣》(1874)发表后受到评论界的一致好评。作品开始面向现实,以一个年轻的农村女子的爱情悲剧贯穿全篇,鞭挞极端利己主义者的丑恶灵魂,全书虽以幸福的爱情作结,但悲剧气氛多于喜剧气氛,为作者要写的一系列悲剧性主题揭开了序幕。
《还乡》(1878)是哈代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写一个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珠宝商人姚伯厌倦城市生活,从巴黎还乡,试图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但不被乡亲们理解,与新婚的妻子也产生矛盾,最终酿成悲剧的故事。作品揭示宗法制社会灭亡的必然性。但流露出看不到出路的悲观色彩。小说中的爱敦荒原是一种支配人类命运的永恒的神秘象征,哈代对这一背景散文诗般的描写已使它成为英国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优美篇章。《卡斯特桥市长》(1886)通过一个打草工人变幻无常的人生悲剧,强调命运对人的冷酷无情,有较浓重的宿命论色彩。
《德伯家的苔丝》(1891)是哈代的代表作。小说写纯洁、善良、美丽的农村女子苔丝不断遭到恶和伪的打击,终于悲惨地死去的故事。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清楚地揭示,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法律的不公、贫富悬殊、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新兴资产阶级分子的荒淫无耻等是造成苔丝悲剧的根本原因。小说中宿命的观念已经减弱,社会批判的力量已经极大地增强。
《无名的裘德》(1896)对社会的批判进一步展开,它可以说是《德伯家的苔丝》的姊妹篇。作品通过裘德的爱情和家庭悲剧,指出社会道德、婚姻制度等方面的陈规陋习扼杀人们的自由意志和合理愿望。哈代肯定裘德和表妹在志同道合、真挚相爱基础上的自由结合,着力表现这种结合之为社会习俗所不容,他抨击的矛头无疑是指向社会的。但他又较多地掺入了命运拨弄的因素,使批判的力量有所削弱。
史诗剧《列王》(1904~1908)共三部,以史诗的规模和抒情诗的形式描写1805~1815年间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联军对拿破仑的战争。其主旨是要说明人世间的一切全凭命运主宰的观念。

☚ 济慈   狄更斯 ☛
哈代

哈代1840—1928Hadai

19世纪末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在英国西南部一个远离大工业都市的多塞特郡,牛鸣羊咩、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成为哈代日后作品的主要背景。他从事过哲学、神学、近代语言的研究,后致力于文学创作。他一生创作14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8部诗集和3卷史诗剧《列王》,翻译过萨福、席勒、海涅、雨果等人的作品。主要成就是小说。哈代写的前3部小说并不引人注目,只是到了1874年哈代发表的第4部小说 《远离尘嚣》开始扬名,这是他第一部获一致赞扬的作品。1891年发表的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品之一, 女主角苔丝一生中无时不向往人生的真和美, 却无时不遭到伪和恶的打击。哈代在副标题里将失去贞节的苔丝称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向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产阶级道德发出挑战,他揭露这种道德的虚伪性,而且抨击法律的不公正。这部小说反响强烈,有不少读者来信要求作者不要给苔丝以悲剧结局, 也有资产阶级卫道士斥责哈代“揭起反抗一切社会礼法的旗帜”,“不道德”。1896年,带有鲜明的社会批判色彩的《无名的裘德》发表后,遭到资产阶级道德家更猛烈的攻击, 哈代愤而放弃小说写作。他的小说,几乎无一不接触到爱情这个问题,他站在人的自然感情一边,通过爱情、婚姻诸问题,着力表现个人同社会传统、宗教和法律观念的悲剧性冲突,尖锐地批判那种认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道德风尚已臻于完美的观点。哈代晚年,享受到英国人最高的推崇,1928年1月11日去世, 葬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

☚ 狄更斯   柯南道尔和 《福尔摩斯探案》 ☛
哈代

哈代1840~1928

英国诗人、小说家。1840年6月2日生于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一个没落贵族之家。1862年去伦敦,开始写些小说和诗歌。1869年因健康关系返回故乡,正式开始其文学创作生涯。1928年去世,骨灰安葬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哈代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8部诗集、1部史诗剧。哈代的文学创作以诗歌开始,后因无法维持生计,转而从事小说创作。他以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故乡多塞特郡一带为背景,写了一系列“威塞克斯”小说,其中以《德伯家的苔丝》(1891)和《无名的裘德》(1895)最为著名。《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副标题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它通过美丽、善良、纯洁的农村少女苔丝的悲剧,反映了英国西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侵入落后的宗法田园乡村后农民纷纷破产的状况。《无名的裘德》可说是《苔丝》的姐妹篇,小说描写一个有志青年裘德的悲惨身世。这两部作品的问世,完成了他的现实主义的转变。他的小说对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后小农破产的悲惨命运做了真实描述,深刻揭露了使人窒息的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观念的虚伪性,因而不断受到卫道士批评家的敌视和非难。
由于《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遭到不公正的攻击,哈代愤而放弃小说创作,全力投身于诗歌写作,直到去世。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是史诗剧《列王》(1904~1908)。这是 一部集史诗、戏剧和抒情诗为一体的巨著,比较完整地阐发了自己关于人生及宇宙的哲学思想。哈代的诗主要有《威塞克斯诗集》(1898)、《今昔诗集》(1902)、《时光的笑柄及其他》(1902)等。他的诗具有题材广泛和创作手法变化多端的特点,人民生活的主题在他的诗中占有极端重要的地位。他的诗塑造了一些极其鲜明的文学形象,有些还伴随着生动活泼的幽默笔调,甚至洋溢着乐观的情趣,与他的一些小说的悲观基调构成鲜明的对比。作为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哈代以其创作上的艺术成就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哈代像

☚ 罗塞蒂   萧伯纳 ☛

哈代1840—1928Thomas Hardy

英国作家。生于英国南部多塞特郡。22岁去伦敦学建筑,研究文学和神学,6年后还乡,当了几年建筑师,后从事创作。一生写了14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诗歌8集、史诗剧本1部。其代表作是他自称为“人物和环境小说”的几部长篇:《绿茵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反映了资本主义侵袭之下乡镇人民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伪善本质。作品充满自然风光的描写,结构严谨,叙述带有抒情性。善于细致深入地描写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20世纪以来,逐渐受到西方评论界的重视。被认为是英国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哈代1877—1947Godfrey Harold Hardy

英国数学家。在各种级数的理论、解析数论、函数论方面都有很多贡献,特别把黎曼留下的关于ζ函数的零点问题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哈代

哈代

哈代 (1840—1928),英国小说家、诗人。生于英国南部多塞特郡,这是一个具有原始神秘气氛的农业郡,具有中世纪的田园风格,这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哈代作品的主要背景。哈代的父亲原为石匠,后作了木器厂经理。1862年哈代去伦敦学建筑,研究文学与神学,6年后还乡,当了几年建筑师,后从事创作。一生写了14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诗歌8集,史诗剧本1部。
哈代起初多作诗歌,1871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 《计出无奈》,次年又发表《绿林荫下》,另有 《一双湛蓝的秋波》 和《远离尘嚣》。1878年发表重要小说 《还乡》,作品反映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因素对宗法制社会活动的冲击,女主人公游苔莎渴望离开落后的大草原,而终未如愿,最终不幸失足落水身亡; 她的丈夫姚伯力图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然空有一腔热血,壮志难酬,只得作了传教士。1886年发表小说 《卡斯特桥市长》。
1891年发表代表作 《德伯家的苔丝》,这部作品通过一个纯朴、善良、美丽的姑娘苔丝的命运悲剧,揭露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对真善美的毁灭,抨击了维多利亚时代虚伪残酷的资产阶级道德。苔丝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姑娘,她在少年时代被富家公子亚雷蹂躏,从此心灵上罩上了难以消失的阴影,后来和青年克莱真诚相爱,纯朴的苔丝向克莱如实地讲述了屈辱的往事,不料克莱貌似开明,实则怀有浓厚的道德偏见,竟残忍地将苔丝遗弃。而绝望的苔丝又被亚雷一再纠缠,接连的打击促使苔丝杀死了亚雷,苔丝也遭被捕,处以极刑。1896年又发表前者的姊妹篇《无名的裘德》,作品述说了石匠学徒裘德与其表妹的恋爱悲剧,批判了资本主义的道德、法律和陈规陋习对人性的残酷扼杀。哈代的这些小说他自称是 “人物和环境小说”。20世纪以来,他的小说逐渐受到西方评论界的重视,被认为是英国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 左拉   莫泊桑 ☛
哈代

哈代1840~1928

英国小说家、诗人。出生于多塞特郡农村一石匠家庭。16岁辍学后,任建筑师助手。后去伦敦学习建筑,同时钻研文学和哲学。一生写有长篇小说14部,短篇小说集4部、诗8集、史诗剧1部。重要长篇小说《绿茵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等,因以南部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故有“威塞克斯小说”之称。此类小说旨在反映资本主义侵入宗法制农村后的现实,并力图表现在宗教和世俗偏见重压下普通人的不幸命运及美好品质。其中,完成于1891年的《德伯家的苔丝》虽有宿命论因素和神秘色彩,但通过对农村姑娘苔丝悲惨遭遇的描写,真实生动地描绘了资本主义给农民带来的贫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和宗教的虚伪。艺术上结构严谨,情节集中,人物心理刻画细腻,是英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

☚ 勃朗特姐妹   王尔德 ☛
哈代

哈代1840—1928Hardy Thomas

英国诗人、小说家。父亲是乡村石匠,爱好音乐,这对哈代影响很大。哈代9岁开始学拉丁文和拉丁文学。不久给一建筑师当学徒。1862年到伦敦,在名建筑师手下当绘图员,在建筑论文比赛中两次获奖。同时在伦敦大学皇家学院进修近代语言。1867年回故乡,继续搞建筑,直至逝世。
哈代1865年开始写诗,后因写诗无法维持生计转而创作小说。他的诗内容广泛,共有8集918首。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计出无奈》发表于1871年。随后发表了《绿林荫下》、《一双湛蓝的秋波》、《远离尘嚣》和《还乡》。1886年发表了他的重要小说《卡斯特桥市长》。哈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德伯家的苔丝》和姐妹篇《无名的裘德》。因为这两部小说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哈代受到猛烈攻击,他愤而放弃小说的写作,重新致力于写诗。哈代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以后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和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尤其是对妇女形象的描绘,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哈代的作品结构精密,与他终身从事建筑有关。哈代晚年极受英国人的推崇。死后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之角。

☚ 斯温伯恩   斯蒂文森 ☛
000008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