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水苋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水苋菜 【名称出处】:《湖南药物志》 【概况】: 基源 为千屈菜科水苋菜属植物水苋菜的全草。 水苋菜属全世界约30种,中国约5种。 原植物 水苋菜Ammannia baccifera L.,又名细叶水苋(《海南植物志》),浆果水苋(《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0~50cm,无毛。茎直立,常多分枝,有4棱,稍具狭翅。 叶对生,上部叶有时略成互生,披针形或长矩圆形,生于茎上的长可达7cm,生于侧枝上的较小,长6~15mm,宽3~5mm,基部渐狭成短柄或无柄。聚伞花序腋生,具短梗有密集的花;花极小,长约1mm,绿色或淡紫色;苞片小,2枚,条状钻形;花萼钟形,长约1mm,萼齿4,正三角形;通常无花瓣;雄蕊4,比花萼稍短;子房球形,花柱极短或无花柱。蒴果球形,紫红色,直径1~1.5mm,在中部以上不规则盖裂。种子极小,近三角形,黑色。 花期8~10月,果期9~12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977页,图368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湿地或稻田中。 分布于华东、中南及云南、河北、陕西。亚洲热带地区,非洲和大洋洲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季采收,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叶含三十一烷,三十二醇、β-谷甾醇、鞣花酸(Ellagic acid)和槲皮素。 根含桦木酸和羽扇豆醇。果实含三十一烷、三十二醇、1,30-三十烷二醇和β-Sitosterol-β-D-glucoside。 参考文献 J Indian Chem soc 1986;63(6):619 。【药性】: 性味 苦、涩,微寒。 功效 消瘀,止血,接骨。 主治 内伤出血,跌打骨伤,风湿病。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叶:治风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研末或浸酒。 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临床应用】:单力应用 ❶ 《湖南药物志》:“治内伤吐血;水苋菜6g,瓜子莲9g。水煎服,每日服3次。” ” 食疗 《湖南药物志》:“治用力过度,劳伤疼痛:水苋菜150g,酒500g。浸泡,早晚各服50ml。”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