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发展pinge fazhan
婴儿品格的发展是个体品格发展的最初形式,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最初主要特征之一。品格发展的趋向大体是:
❶从特殊的道德规律转向普遍的道德规律;
❷从外界所要求的道德行为转向内在的自我意识方面的道德规律;
❸从个人在集体中的武断意见向彼此同意、大家遵守的标准转化。儿童1岁以后,在成人的影响下,逐步产生最初的道德形态,即最初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萌芽,但还不可能掌握抽象的道德原理,而且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很不稳定,需要成人的情感和言语的强化。幼儿在婴儿品格发展基础上,有了同情、互助、承担义务等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但道德行为动机受当前刺激的制约,到晚期才初步看到独立的、主动的道德动机,但这些道德动机基本上仍受具体的道德范例所支配,道德行为的坚持性很差,道德判断方面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对道德概念的理解还是空洞、模糊的。到了童年期,儿童的道德情感内容逐渐充实,深刻性不断增加,更富稳定性,儿童开始真正领会一定的道德准则,并学会按照这些道德准则来调节自己的行动。少年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道德行为动机和道德判断可以脱离具体事例而产生,能够独立地进行道德评价,道德信念及道德理想逐步形成。青年期,个体身心两方面发展都已达到成熟水平,品格的各个成分的发展也日趋成熟,比少年有更强的自制力和坚持精神,更能自如地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