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精神性疾病
咽喉、气管、食管无器质性疾病,主要由大脑机能失调所引起的咽部功能障碍,称为咽部精神性疾病,有咽异感症、咽感觉障碍和咽肌痉挛等。
咽异感症 又名癔球症、咽球症、咽神经症,中医称为的梅核气多半是本症。本症临床常见,多为女性,30~40岁较多。患者感到在中线位置胸骨上窝有一团块阻塞,反复吞咽或咳嗽不能清除,位置常固定,也有移动性者,有的感到团块自下向上升到咽喉形成阻塞。在作吞咽动作或吞咽唾液时出现或更为明显,吞咽饮食无碍,并无团块阻塞感觉。早期或病初起时多为持续性,晚期或病程较长时则多为间歇性。无声嘶、咽痛和耳痛等其他咽喉症状,也无体重减轻,咽喉和颈部的临床、X线与食管镜等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患者常有焦虑、急躁和紧张情绪,并有“恐癌症”心理状态。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癔病和强迫情绪(恐怖症或恐癌症)的患者中,有猜疑和疑病症状的精神病包括各种忧郁症、周期性精神病、症状性精神病、产后精神障碍、早期老年性痴呆、心因性反应症等患者中,多有本症。然而,大多数并无精神病。据报告(Malcolmson,1968),本症患者中有2/3临床与X线检查均正常,余1/3有反流性食管炎、横膈裂孔疝、颈椎骨赘。从肌电图观察到环咽肌活动性增加,有人认为本症是该肌痉挛引起,但其正确性难测 (Maran及Stell,1979)。本症发病机理未明,可能是情绪紧张的因素或卵巢功能减退等影响到植物神经中枢、下丘脑,造成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主要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致末梢血管痉挛或咽喉食管肌肉(包括上述的环咽肌)痉挛,产生咽部团块阻塞感。治疗首先要仔细检查排除有严重病变,特别要排除恶性肿瘤;有反流性食管炎者可给抗酸药物;镇静剂仅少数患者有效,尽量不用为宜;颈上神经节普鲁卡因封闭,有一定疗效,如5次无效不必再用; 中医半夏厚朴汤加味(姜半夏、制厚朴、紫苏叶、赤茯苓、生姜、枣、加黄连与吴茱萸)及针灸 (取廉泉、天突与人迎诸穴或阿是穴)也有较好效果。
咽感觉障碍 少见,可有咽部麻木、咽部幻觉 (如说咽内有一蛇头)与错觉(如凉的说是灼热,也叫知觉倒错),在癔病、精神分裂症、忧郁症、症状性精神病、心因性反应症等患者中偶有发现。治疗原发精神病。
咽肌痉挛 在癔病患者中出现,多为强直性,伴有牙关紧闭、四肢强直等,也见有阵挛性咽肌痉挛,主要是腭肌阵挛,可为局限于一处或几个部位的单一或一组肌肉呈不随意节律性颤动或收缩,多为双侧对称性,每分钟数十至百余次,并有他觉性耳鸣。治疗包括镇静剂、催眠疗法、维生素和针灸疗法等,主要是治疗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