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致敏试验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致敏试验 致敏试验某些环境毒物通过一定途径作用于机体,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免疫性,当再次接触同样物质时,可出现敏感性增高的现象,称为致敏。具有致敏作用的物质称为致敏原(变应原)。在人类生活环境中有不少致敏原。致敏试验是为鉴定受试物是否具有致敏作用及其作用强度的试验,一般可采用动物实验法。 表1 两类变态反应的特点
(2) 致敏原的制备: 实验用物质应尽量采用纯度最高的产品。用粉剂致敏效果不佳,需配成溶液。水溶性物质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脂溶性毒物可用丙酮、二甲基亚砜、乙醇作稀释剂。致敏原使用前常加入佐剂或蛋白质类结合物,以增加其抗原性。 (3) 致敏途径: 致敏途径应尽可能与生活中人体接触方式相符,可采用涂皮、皮内、皮下、腹腔注射以及吸入等。皮内和皮下注射以耳、足掌和背部皮肤多用,涂皮以背、颈和耳部皮肤多用。在研究空气污染物的致敏作用时,常采用吸入途径。 (4) 剂量选择和染毒时间: 化学物质的致敏作用虽不同于一般的毒性效应,但实验证明致敏作用也遵循着某种剂量一反应规律。致敏率和过敏反应强度与致敏原的剂量和作用时间有关。只有在体内或皮肤局部存在一定量的致敏原,经一定时间才能使机体出现致敏状态,此后再遇该物质时即可发生变态反应。但致敏原量过大如用中毒量反而可抑制变态反应过程,局部过分强烈的刺激,也可妨碍结果和正确判断。所以致敏剂量须作预备试验确定,一般选用不引起全身中毒和局部严重刺激的最大剂量作为最高剂量,并设2~3个低剂量。速发型实验的激发剂量可以用致敏剂量的3~10倍经静脉或腹腔注射。 染毒时间: 有一次法和重复法两种。重复法可每天一次或隔日一次,连续3~10次;或采用皮内或皮下注射一次,一周后再涂皮一次的混合法。激发试验一般在最后一次致敏染毒后1~4周进行。 (5) 反应结果的判定: 对迟发性反应实验,经皮处理时,局部反应在24~72h内出现明显的硬结及红斑为阳性反应,可根据激发试验后作用部位的肉眼观察所见判定,五级评分(见表2)。 对速发型反应的判定,主要应在激发注射后仔细观察其迅速出现的各种症状表现(见表3)。 根据上述实验动物最敏感组的阳性发生率(致敏率),可将化学物质的致敏作用强度分为5级(见表4)。 近年来鉴于上述动物试验存在着若干缺点,如实验结 表2 局部反应强度评分标准
表3 速发型过敏反应强度分级
表4 化学物质致敏作用强度分级
☚ 繁殖试验 鱼类毒性试验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