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咸阳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咸阳市

陕西省辖市之一,位于关中平原中部。东经107°39′~109°11′,北纬34°12′~35°34′。距省会西安25公里。咸阳地处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1983年被批准为全国甲级开放城市,1991年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该市东邻渭南地区和铜川市,南依西安市,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延安地区和甘肃省庆阳地区、平凉市相连。南北长117~139公里,东西宽65~106公里;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占陕西省总面积的4.96%;人口43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67万。境内居民汉族占绝对多数,另外,还有不满1万人的回、藏、满、蒙、壮、朝鲜、锡伯等32个少数民族。辖3个区(秦都、渭城、杨陵)11个县(兴平、武功、三原、泾阳、乾县、礼泉、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182个乡,40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3892个村民委员会。市人民政府驻秦都区。
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且呈阶梯形。东北边境的石门山为最高点,海拔1855米;最低点在泾阳县桃花村,海拔361米。南部属关中平原,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5;北部属黄土高原沟壑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5。境内主要山脉有嵯峨山、北仲山、笔架山、五凤山、石门山和九嵕山等。主要河流有渭河、泾河、沣河、漆水河、清峪河、三水河、黑河和泔河。渭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在境内流长91公里,平均流量173立方米/秒;泾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在境内流长262公里,平均流量60立方米/秒。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能资源丰富。年光照时数平均为2017.2—2346.9小时,年总幅射量在110.1—119.1千卡/平方厘米之间; 热量分布由北向南逐渐增高,年平均气温11.6℃,最高达40.4℃,最低为—20.1℃;年平均降水量590毫米;无霜期208天;风力一般2—3级,全年平均风速3米/秒。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升温较快,秋季降温迅速;干湿季节分明,秋末冬春少雨,夏季初秋多雨;降水变率大,常出现干旱,春季多风。
咸阳市自然资源丰富。土地面积达1547.7万亩,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耕地面积723.4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6.7%,人均1.66亩。有11个土类,面积最大的是黄绵土、𪤁土和黑垆土三个土类。 耕地以川原平坦地为主,水地362.3万亩。地表水资源66.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7.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43.59万千瓦。栽培的农作物有4大类616个品种;草地主要植物有62科412种,天然草场年理论载畜量为14.72万羊单位;森林覆盖率在17.5%以上,活立木总蓄积量436万立方米。主要畜禽有14类66个品种,野生动物有162种,秦川牛、奶山羊的知名度较高。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6种,探明储量的有煤炭、油页岩、铁、腐植质肥料煤、陶瓷粘土、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8种。其中煤炭储量106亿吨,居全省第二位,主要分布于彬县、旬邑、淳化、长武、永寿一带;石灰岩地质储量约14.7亿吨,氧化钙平均含量在53%以上,主要分布在泾阳、淳化、礼泉、乾县、永寿一带。
咸阳市的历史可上溯到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诗经》里多处记述了先民们在这块肥沃丰饶的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情景。夏、商时为邰、扈、祟、程、豳、毕等侯国的封地,西周时是丰、镐二京的近郊,东周时属秦。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将国都由栎阳迁到咸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西汉在关中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郡,咸阳属左冯翊、右扶风两郡,西北部长武一带属上郡。三国魏时属扶内郡、新平郡、冯翊郡。西晋时属扶风、始平、新平三郡及安定郡一角。前秦在长陵设咸阳郡。北朝时分属雍州咸阳、扶风、冯翊三郡及豳州新平郡、宜州云阳郡、泾州平凉郡。隋属京兆、安定、北地三郡。唐、宋、金500年间,一直是京兆府的组成部分,西部先后归关内道、京畿道等管辖。明、清两代,东部属西安府,西部归直隶州。民国初属关中道。1939年后分属第10、2、7、9行政督察专区,北部属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1949年关中各县相继解放,撤销关中分区,在咸阳县城设咸阳分区,在三原县城设三原分区,在彬县县城设彬县分区。1950年5月合并为咸阳分区,1952年分咸阳县城区设县级市。1953年撤销咸阳专区。1961年复置咸阳专区,1968年改称咸阳地区。1983年咸阳地区改为咸阳市,原咸阳市改为秦都区。1986年分秦都区增置渭城区。
咸阳市文物分布广、等级高,在全国、全省文物事业中均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尤其咸阳原上绵延百里、横贯东西的古陵墓群更是世所罕见。“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便是其壮观景象的真实写照。咸阳汇集全省文物总量的1/3。全市现有文物点近5000处,遗址、古墓、古建、石雕、石窟、稀世珍宝、革命纪念地随处可见,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6处。馆藏文物6.9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70多件。帝王将相、皇亲国戚葬墓1100多座,其中帝王陵27座,陪葬墓256座。知名度高的有秦惠文王公陵、秦悼武王永陵; 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的平陵、汉元帝刘奭的渭陵、汉成帝刘骜的延陵、汉哀帝刘欣的义陵、汉平帝刘衎的康陵;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唐肃宗李亨的建陵、武则天母杨氏的顺陵等。另外,长陵出土的汉三千兵马俑,茂陵、昭陵和顺陵的石雕,阳陵出土的陶俑群,西汉沙河桥遗址,杨贵妃墓,彬县大佛寺,郑国渠遗址,后稷教稼台以及秦宫、澜池宫、望夷宫遗址等,都是珍贵的文物古迹。全市有乾陵、昭陵、茂陵等旅游景点70多处,1990年接待游客118万人次。


咸阳市渭滨公园


1928年5月,刘志丹、谢子长等革命者曾在该市北部一带活动,举行了有名的旬邑起义。中共陕西省委先后设在泾阳县的云阳镇和旬邑的马栏山区; 30年代后期,中共中央曾在泾阳县蒋路乡安吴堡开办西北青年训练班,朱德曾到这里讲课。现在,青训班班部、俱乐部戏楼、柏树林课堂仍保存完好。
著名历史人物有东汉的文学家、史学家班固,三国时期的大发明家马钧,前秦时的女诗人苏蕙,唐初军事家李靖,明代文学家康海,陕西维新领导人之一、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刘古愚,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和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者吴宓,本世纪30、40年代很有影响的报纸《老百姓》的创办人李敷仁,著名戏剧作家范紫东,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陕西党创始人之一的魏野畴等。
全市共有工业企业1292家,其中中央部属、省属企业58家,三资企业19家。以纺织、机械、电子工业实力雄厚而闻名全省。1990年工业总产值60.44亿元,增长速度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机械工业分布广,有各类机械制造企业158家,年产值4.8亿元。医疗保健产品享誉海内外。
咸阳市是个纺织城,已经形成棉纺、棉织、毛纺、毛织、化纤、针织、印染、服装、纺织机械制造和科研、教学等门类齐全、成龙配套的完整体系。近些年来,经过技术改造,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花色品种大量增加,纺织工业成为该市出口创汇、走向国际市场的主导产业。1990年产纱4.58万吨,布2.4亿米,印染布7787万米,服装出口欧亚等洲的国家和地区; 实现工业总产值14.59亿元,占全省纺织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 “三分天下而居其一”; 出口创汇额占全省的15%,全市的80%。主要大中型骨干企业有西北国棉一、二、七厂,陕棉二、八厂,陕毛一厂,陕西第二印染厂、咸阳纺织机械厂等。
电子工业是全市的第一大产业。近10年来,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走“引进、消化、吸收”的路子,先后投资16.8亿元,引进、改造了14条生产线。城区内现有电子工业企业13家,职工2.15万人,固定资产25亿元,已出口或具备出口能力的主要产品有彩色和黑白电视机、彩色显像管、彩色偏转线圈、敷铜板、磁芯、石英晶体及元器件等13种(类)。彩虹电子集团公司在引进美日先进技术设备的基础上,以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为龙头,陕西广播电视设备厂等为主体,“七五”时期又配套建设了彩管二期扩建工程、704厂、4390厂、偏转线圈厂,联合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开发高新精尖电子产品,形成了科技、生产、销售、咨询服务、职工技术培训一体化的高技术集团公司,在全省企业集团公司中独树一帜。1990年电子工业总产值13.39亿元,占全省电子工业总产值的34.8%;实现利税1.6亿多元,占全省电子工业实现利税的46.2%。
咸阳是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和陕西省粮食主要产区之一,也是陕西省主要农畜商品的生产基地。全市14个县区中,有省级9个商品粮基地县和国家6个优质商品粮基地县,人均粮食在全省位列第一。粮食作物中南部以小麦、玉米为主,复种面积较大;北部以小麦为主,兼产少量秋粮。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菜、烤烟、蔬菜、水果等。1949年以后,修成的宝鸡峡引渭总干渠、东干渠、西干渠由西向东横贯乾县、礼泉;高干渠由杨陵向东经武功、兴平、秦都、渭城等县区。1949年前修的渭惠渠在原下横贯杨陵、武功、兴平、秦都;泾惠总干渠、南干渠、北干渠网布三原、泾阳。境内有大、中、小型水库76座,总库容2.57亿立方米;抽水站1435处;机井20731眼。有效灌溉面积374.89万亩,新修“四田”10万亩,方田24万亩。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4.29万千瓦,大中小型拖拉机近4万台,农用载重汽车1720辆,农用机械排灌动力24万千瓦。这些,都为农业高产、稳产提供了比较优越的条件。1990年农业总产值26.4亿元,粮食总产189万吨,平均亩产232公斤,农业商品率达53.3%。烤烟、水果是该市继粮食之后的两大优势产业,1990年烤烟种植面积33.49万亩,总产4.2万多吨。水果以苹果为主,还有梨、葡萄、杏、桃、柿子等品种。1990年苹果栽培面积达到51.9万亩,产量达到12.8万吨。
1990年共有乡镇企业7.6万多个,从业人员32.4万多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9.6%。全年完成总产值21亿元,占全市社会总产值的30%。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11.13亿元,占市县区工业总产值的60%;乡村集体企业总产值9.06亿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46.4%。乡镇企业中有2.5万人次接受过各种专业培训,有1600多人获得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市乡镇企业用于支农和其他社会福利事业的投资4600多万元,相当于市级财政用于农业生产投资的40%。
咸阳市加快经济发展的“一个基地三个区”的雏形正在形成。即:利用北五县煤炭和泾河水系资源优势,开发建设的北部能源基地;以彩色显像管、彩色电视机等产品为龙头的西郊电子出口工业区; 以有机化学产品为特色的东郊石油化工区;以陵园为主,展现秦、汉历史文化的五陵原风景旅游区。省政府已经把该市市区内西兰路以西,环城西路以东,渭河以北,渭阳西路以南的5.2平方公里区域确定为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重点开发试验区。目前,区内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道路、水电、通讯等设施基本达到七通一平。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和科研、教学单位9家。同时,城市建设也有了新的进展。重新界定了城市规划区范围,规划面积由原来的8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300平方公里,突破了东西带状发展的布局。秦宝宾馆、火车站新站舍、东风路立交桥和咸阳电视台发射塔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开通了市区南、北、西大门。交通、邮电事业发达,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同全国25个省、市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1986年和1988年,分别与日本国宇治市和成田市结为友好城市;与山东的淄博市、江苏的淮阳市、盐城市和云南的曲靖地区缔结友好关系。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咸铜、西韩铁路沟通南北;西(安)兰(州)、咸(阳)宋(家川)、西(安) 宝 (鸡)、西 (安) 三 (原) 4条干线以及3000多公里的其他公路四通八达,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乡乡通油路,91%的乡镇都通了客运班车。全市有客货运输汽车近万辆,客运营运线路206条将近2000公里,平均日发班车1116个班次。1990年铁路客运量263万人次,货运量137万吨;公路客运量2691万人次,货运1325万吨;咸阳飞机场日营运能力在1万人次以上,可开设18条国内航线,3条国际航线。全市有邮电局(所)175个,邮路61条近2000公里。拥有电话机27000多部,其中市内电话15300多部。城区与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和部分国家通有直拨电话。
咸阳市有独立科研机构43个,各类科技人员近8万名,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有高等学校7所,专任教师2200多人,在校学生1万多名;中等专业学校13所,专任教师1220人,在校学生9400名;普通中学401所,专任教师1.47万人,在校学生21.21万名;农业和职业中学27所,专任教师581人,在校学生8000名;技工学校26所,专任教师754人,在校学生7900名;小学3545所,专任教师2.5万人,在校学生50.29万名。全市每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12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917人。
闻名全国的农业科学城就在该市杨陵区。区内有11个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两所农业干部管理学院,3个研究中心,183个研究(教研)室和科研教学混合室,4000多名科研、教学人员,其中高级科技人员近千名。在校大中专学生、博士、硕士研究生、国外留学生6000多名。全省16个省级农科学会挂靠在区内的科研、教学单位。40多年来,农科城取得科研成果3600多项,其中1/10获国家和省部级奖,1项为世界首创,7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上百亿元,为国家输送各类农业技术人才8万多人。
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宫(馆)15个,公共图书馆13个,公园两处,电影放映单位556个(其中影剧院37个),博物馆9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2座,广播转播台1座,电视差转台44座,卫星地面接收站78个。农村有线广播覆盖率55%。年报刊发行量5353万份,报纸出版印数226万张。全市有卫生医疗机构580个,其中医院221所,门诊部(所)301个,病床9000多张,卫生技术人员1.37万人。全市有业余体校20所,体育场7个,市区内的体育馆、游泳馆可接待大型比赛活动。近5年来,全市共获省以上比赛奖牌598枚,其中金牌164枚,有两人各超一项世界纪录,36人43次破392项市级记录。
全市有商业机构2.5万多个,从业人员7.36万多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5亿元。
1990年全市财政收入3.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7.96元,城镇人均生活费收入1136元。
市区内有涉外宾馆、饭店3家,床位948张。
咸阳市

咸阳市

咸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陕西省旅游资源的富有集区之一,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业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规模在全省保持第二位置,并在西部地级市中率先荣获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
咸阳市旅游资源具有3大优势:1.文物资源举世闻名。咸阳先后为周、秦、汉、唐等11个王朝的都城或京畿重地,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全市现存27座帝王陵、256座陪葬墓、4951处文物点、85处国家级或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旅游资源异常丰富;2.传统医学文化积淀深厚,康复保健在海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咸阳市不仅拥有著名的陕西中医学院、陕西中医研究所科研院所,而且拥有一批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医学教授、专家。加上独具特色的咸阳医史博物馆、中医药膳、药浴、武术、气功等项目,形成了咸阳特有的中医康复保健旅游资源。3.以黄土文化为特征的民俗风情和生态观光农业极具特色,以礼泉、秦都、兴平、乾县、旬邑等地为代表的民俗风情、秦汉文化、秦汉歌舞及社火、剪纸、皮影、锣鼓等民间艺术,以永寿槐树林、礼泉万亩果园为代表的生态观光农业,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依托这些优势,咸阳市最终形成了“以文物古迹为基础,康复保健和生态观光为两翼,依托省会西安,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把咸阳建成国家旅游精品荟萃区”的“一身两翼”的特色旅游发展思路。

☚ 西安市   榆林市 ☛

咸阳市

位于陕西省中部,渭河沿岸,汉中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1952年设市,面积525平方公里,人口70.4万。工业以纺织为主,并有机械、化学,电力等。交通有陇海、咸铜铁路。古迹千佛铁塔、秦国都遗址。

咸阳市

咸阳市

秦都咸阳的商业市场。在渭河北。这里庶人集中, 商旅往来频繁,是秦都咸阳最大的固定商业市场。《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吕不韦曾以《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 悬千金其上, 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说咸阳市门,即此咸阳市之门。秦统治者亦常在此市曹杀戳行刑, 用以威摄人民。《史记·李斯列传》:秦二世与赵高“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又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3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 玉器作坊区   秦直市 ☛

咸阳市

陕西省辖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渭河沿岸。陇海、咸铜两铁路交汇于境内。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迁都于此,遂置咸阳县。治所在今咸阳市东北聂家沟附近,属内史。西汉高帝元年(前206年)改名新城县,属左冯翊,元鼎三年(前114年)改名渭城县,属右扶风; 东汉废。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泾阳县为咸阳县,治所在今泾阳县,开皇十一年(591年)移治今咸阳市东北聂家沟,属雍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唐初复置咸阳县,移治杜邮亭,在今咸阳市东北。元属奉元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移治今咸阳市,属西安府。民国初属关中道,1928年属陕西省1952年置咸阳市,与咸阳县同治。1958年废咸阳县入市。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