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尔壁画墓东汉晚期的一座大型砖室壁画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新店子村西。1972年~1973年发掘。墓由墓道、前室、中室、后室和3个耳室组成。各室皆为穹窿顶。全墓通长19.85米。墓室早年被盗,但仍出土罐、鼎、樽、盘、盆、耳杯等71件陶器,变形四叶四凤纹残铜镜和少量铁器、漆器残件,与中原同时期墓葬所出器物相近。 墓内壁画有46组以上。在前室四壁和中室东、南两壁及甬道北壁,以墓主仕官经历为顺序,上部绘举孝廉至任使持节护乌桓校尉各职的车骑出行图,下部绘任西河长史至护乌桓校尉时所属的离石城府舍图、土军城府舍图、繁阳官寺图等。其中绘于前室至中室甬道北壁和中室东壁的守城图,生动地描绘了墓主在护乌桓幕府中接见乌桓首领时的宏大场面。在后室、耳室及中室北壁,绘有表现墓主生活和财富的燕居、乐舞、宴饮、厨炊、农耕、采桑及放牧等画面。中室西、北两壁,绘有“孔子见老子”和“七女为父报仇”、“二桃杀三士”、“丁兰孝亲”等大量历史故事,还有麒麟、神鼎等36幅以上的祥瑞图。在前室和后室顶部,绘有云气、仙人四神等天象和神话图案。前室顶部的 “仙人骑白象”图,有的学者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图案之一。各图像旁的墨书题榜近250条,标明了各幅壁画的内容。据壁画内容及榜题文字,墓主曾被举为孝廉,再经由郎出任西河长史、行上郡属国都尉、繁阳令,最后官至使持节护乌桓校尉。墓中壁画总面积达百余平方米。在一墓之内集中了这样多的画像题材,在汉墓中是少见的,其中有些内容是首次发现,对研究东汉晚期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意识形态和边疆地区生产的发展、东汉王朝与乌桓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等问题,都有重要意义。1978年出版了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