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咄咄书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咄咄书空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 (duo) 怪事’四字而已。” 《晋书 ·殷浩传》:“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咄咄书空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 (duo) 怪事’四字而已。” 《晋书 ·殷浩传》:“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释义用法 晋殷浩被贬黜,表面上没有怨言,但每天用手指在空中写字,别人偷偷观察,见只写“咄咄怪事”四字。咄咄,表示惊诧的语词。后以此典指心有怨忧不平,难以表达; 也指事物令人惊异。 用典形式 【书空】 唐·骆宾王:“画地终难入,书空自不安。”宋 ·黄庭坚:“黄尘逆帽马辟易,归来下帘卧书空。”宋·张元干:“听子谈天舌本,浇我书空胸次,醉卧踏冰壶。”清·黄遵宪:“百忧增况瘁,独坐屡书空。” 【书咄咄】 唐 ·张祜:“不尝书咄咄,谁话酒陶陶。”宋 ·辛弃疾:“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明 ·高启:“书咄咄,叹休休,文君笑典鹔鷞裘。” 【书怪事】 宋·苏轼:“咄咄何曾书怪事,熙熙长觉似春台。” 【咄咄书】 宋·陆游:“乌乌歌罢人谁问? 咄咄书成自不知。” 【诧咄咄】 清·黄景仁:“闻言笑谢之,毋为诧咄咄。” 【殷浩吟】 唐·张枯:“偶作魏舒别,聊为殷浩吟。” 【嗟咄咄】 元·雅琥:“郎潜嗟咄咄,吏隐叹逡逡。” 【书空咄咄】 金·元好问:“书空咄咄谁知解,击缶呜呜却自 惊。”清 ·孙枝蔚:“书空耻咄咄,击缶歌呜呜。” 【书空独语】 宋 ·陆游:“迟暮,漫凭高怀远,书空独语。” 【咄咄书字】 唐·杜甫:“咄咄宁书字,冥冥欲避缯。” 【咄咄书空】 宋·陆游:“晚收咄咄书空手,却作腾腾任运人。”宋·京镗:“料情侔杨恽,乌乌拊缶; 意轻殷浩,咄咄书空。” 【咄咄自怜】 宋·苏舜钦:“扪舌不敢语,咄咄徒自怜。” 【怪事咄咄】 清·黄景仁:“我思大风移木古所载,怪事咄咄曾废书。” 【空中咄咄】 宋·陆游:“空中咄咄安用书,身外悠悠固难计。” 【殷郎咄咄】 明 ·徐渭:“殷郎咄咄书空易,汉吏期期奉诏难。” 【向空书咄咄】 宋·苏轼:“慎毋及世事,向空书咄咄。” 【咄咄向空书】 宋 ·范成大:“只合蘧蘧随梦去,何须咄咄向空书。” 咄咄书空 咄咄书空参见“咄咄怪事”。京镗《洞庭春色·次宇文总领韵》:“料情侔杨恽,乌乌拊缶,意轻殷浩,咄咄书空。” ☚ 咄咄怪事 堕髻 ☛ 咄咄书空谓身处逆境,心情忧伤。宋京镗《洞庭春色·次宇文总领韵》词: “料情侔杨恽,乌乌拊缶,意轻殷浩,咄咄书空。” 咄咄书空duō duō shū kōng〈成〉形容懊丧、不得志的样子。[清]张岱《陶庵梦忆·包涵所》:“西湖大家何所不有,西子有时亦贮金屋,‘咄咄书空’则穷措大耳。”欧榘甲《新广东》:“将来事成者出于他党,则此私会必致有咄咄书空之恨矣。” 咄咄书空duōduō-shūkōng形容人失意苦闷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参见“咄咄怪事”。 咄咄书空duō duō shū kōnɡ指因惊异而下意识地在空中书写。《世说新语·黜免》载,东晋中军将军殷浩因军内将领互相猜疑而连吃败仗,结果被撤职流放到信安。他在那里很苦闷,成天对空书写“咄咄怪事”四字。后因以表示心事重重而又无可奈何。也作“书空咄咄”。 咄咄书空duōduō-shūkōng〔偏正〕 形容失志而恼恨的神态。据《晋书·殷浩传》载:“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经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章炳麟《梁园客》自注:“(梁鼎芬)既失态,有~之感。去秋,遂因政变作符命数篇,诗以记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