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呼吸作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呼吸作用respiration

生物细胞中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腺苷三磷酸(ATP)形式能量的过程。在有氧条件下,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呼吸底物中的碳原子可以完全氧化为CO2,来自底物的氢原子经过呼吸链的传递最后与分子态氧结合成水。一摩尔葡萄糖在有氧呼吸中完全氧化,能释出大约700千卡能量。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呼吸底物中仅有部分碳原子被氧化,最终产物不是水而是乙醇、乳酸发酵等有机物。一摩尔葡萄糖通过无氧呼吸分解为乙醇和CO2时,仅得到50千卡左右能量。无氧呼吸亦称发酵,按其最终产物可分为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丁酸发酵、丙酸发酵和混合乳酸发酵等不同类型。呼吸作用在广义上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但通常所称的呼吸作用仅指有氧呼吸。
途径 呼吸作用的生化研究始于酵母菌和肌肉细胞,高等植物中的研究发展较迟。但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呼吸作用的机理基本相同。有氧呼吸的主要途径是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糖酵解是底物己糖的无氧降解,最终产物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继续氧化。底物中的碳原子在三羧酸循环中以CO2形式释出。底物在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中脱下的氢原子,将氧化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还原成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NADH进入呼吸链,氢原子的电子经一系列氧化还原催化剂的传递至一末端受体,通常是分子态氧,形成的O2-与氢离子结合成水。在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中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在呼吸链中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都能形成ATP。一摩尔葡萄糖通过上述途径,可净获38摩尔ATP。另一条有氧呼吸途径是磷酸戊糖途径。底物磷酸己糖在磷酸戊糖途径中首先脱羧、脱氢变成磷酸戊糖,同时形成1分子CO2和 2分子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然后磷酸戊糖通过一系列糖互变最后又形成己糖。NADPH转变为 NADH 后可以进入呼吸链生成ATP。
高等植物的无氧呼吸途径以乙醇发酵最为重要。乙醇发酵的底物主要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甘露糖等己糖; 有时也可利用蔗糖和淀粉。己糖首先通过糖酵解转变为丙酮酸,然后在丙酮酸脱羧酶催化下脱羧成乙醛,乙醛再被乙醇脱氢酶还原为乙醇。由于糖酵解中形成的NADH用于乙醛的还原,1摩尔葡萄糖通过乙醇发酵只能获得2摩尔ATP。乳酸发酵是出现于高等植物中的另一种无氧呼吸途径。进行乳酸发酵时,糖酵解产物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直接还原为乳酸,无CO2的生成。由于丙酮酸还原亦须消耗NADH,ATP收支与乙醇发酵相同。
呼吸系数和呼吸速率 呼吸系数亦称呼吸商(RQ),指呼吸中放出的CO2和消耗的氧的摩尔比或体积比。从RQ的数值大致可推断呼吸底物的性质,碳水化合物被氧化时其RQ为1; 脂类的RQ为0.7~0.8;有机酸的RQ值大于1;蛋白质完全氧化时RQ值接近于1,不完全氧化时则为0.75~0.8。蛋白质被氧化会形成氨及胺,可区别于其他底物。无氧呼吸只放出CO2而不吸收氧,RQ为无穷大。但是植物体内多种呼吸底物和多种呼吸途径的存在,以及能影响CO2与O2交换的其他生化过程的出现(如光呼吸、景天酸代谢、硝酸盐还原等),造成了RQ的复杂性。如许多种植物叶片的RQ值为1.05,禾谷类和很多豆类(如豌豆、蚕豆)种子的RQ值约等于1。
呼吸速率亦称呼吸速度、呼吸强度,是度量呼吸作用强弱的指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植物部分的氧吸收量(Qo2)或CO2释放量(Qco2)来表示,有时也可用于物质损失量或热的散发量来表示。时间单位通常用小时,植物单位通常用鲜重,干重、氮量或细胞数。呼吸速率因植物组织、器官以及生长发育状态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如呼吸速率以单位组织重来表示,则幼嫩和正在生长的组织呼吸速率高,组织成熟时呼吸速率降低。由于在生长过程中单位组织重所含的细胞数在变化,有生命的原生质部分和非生命的细胞壁和液泡部分的比例在改变,要真正了解呼吸速率的变化,必须考虑到这些参数的变化。如假挪威槭游离细胞培养的呼吸速率,如以细胞为单位计算,在细胞开始分裂阶段吸氧量达最大值; 但如以氮量为单位计算,在培养细胞的整个生长周期几乎都保持稳定。高等植物组织、动物组织和微生物的呼吸速率比较见表。

高等植物组织、某些哺乳动物组织和微生物的呼吸速率比较表❶

组 织QO2
休眠干种子
休眠块茎,贮藏根


花粉
海芋的佛焰花序

酵母菌(饲以葡萄糖)
大肠杆菌(细菌)
圆褐固氮菌(细菌)
鼠肺
鼠肝
≤0.0005
0.23~2.6
0.80~5.9
1.2~15
1.6~14,大多数>5.0
600
32~65
133
2 500
3.0
6.5
15.5

❶ 均为25℃下每分种的O2吸收量(Qo2 ); 有些数据是按
Q10=2从其他温度换算的。

❷ 海芋的呼吸速率是放热呼吸的最大报道值。
植物器官的呼吸
种子呼吸 种子的呼吸速率与含水量密切有关。一般油质种子含水量低于8~9%、淀粉质种子含水量低于11~12%时,呼吸作用不明显。当油质种子含水量达到10~11%、淀粉质种子含水量达到15~16%时,呼吸作用便显著增强。如果含水量继续提高,呼吸速率几乎直线上升。所以贮藏谷物时,控制含水量极为重要。如小麦进仓时含水量要求低于12%,水稻低于13.5%,油料种子低于9%,含水量高于此值时呼吸速率剧增,养分消耗加大,粮堆温度提高,致使种子生活力迅速下降。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呼吸速率有一定的变化。种子吸水开始萌发阶段称水化阶段,此时呼吸速率随种子相对含水量的提高而增强,这是由于干燥种子呼吸系统的再活化,对温度不敏感。水化阶段之后,呼吸速率继续缓慢上升,这阶段的呼吸决定于代谢活性,对温度敏感,同时与幼苗的形态变化相关。
根呼吸 根的呼吸作用与矿质吸收以及生长和分化关系密切。以干重为单位计算的最大呼吸速率出现在分生区,即距根尖0.4~1.6mm处。若以细胞为单位计算,则分生区呼吸速率最低,在细胞完全伸展之前达到高峰,然后略有下降(图1)。
-Qo2


从根尖向内距离(mm)


图 1 豌豆根部离根尖不同距离处的呼吸速率


果实呼吸 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呼吸变化有两种类型。一类有呼吸跃变,如苹果、梨、香蕉、番茄、草莓等属此。另一类无明显呼吸跃变,如柑桔、瓜类、无花果、菠萝等属此。呼吸跃变指果实成熟到一定时期呼吸速率的陡增。跃变的呼吸速率的高峰值可以超过高峰起始前5倍之多。呼吸跃变的出现意味着果熟可食,高峰后果实迅速衰老,呼吸速率骤降。呼吸跃变的出现与温度及乙烯有关。果实贮藏期降低温度和控制周围气体成分,可以推迟呼吸跃变的出现(图2)。


图 2 蜜瓜在呼吸跃变期的呼吸速率变化


成熟阶段用数字表示: Ⅰ. 呼吸跃变前; Ⅱ. 开始进入呼吸跃变; Ⅲ. 呼吸跃变;Ⅳ. 呼吸跃变后;Ⅴ. 完熟


影响呼吸的因子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子包括内部因子和外部因子。内部因子如物种的差异,器官和组织的种类、年龄及代谢水平等。通常幼嫩组织较老组织呼吸速率高; 正在生长的器官或组织较已停止生长者呼吸速率高; 代谢作用旺盛的较代谢不活跃的呼吸速率高。影响呼吸的外部因子包括温度、光线、O2和CO2浓度、水分状况和底物供应等。温带植物的呼吸最适温度为25~30℃,在60~70℃时短时间内可维持较高的呼吸速率,但几分钟后即迅速下降。在生理反应范围内温度升高10℃,呼吸速率提高1~2倍。抗寒组织如松树针叶在零下低温中仍可检测到有很低的呼吸。温度还能影响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转化和运输,影响氧在液体介质中的溶解度,从而间接影响呼吸。大气中含氧约21%,已超过维持呼吸所需的浓度,提高大气氧浓度很少能增强呼吸。由于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扩散速率很低。组织内部的氧浓度常低于大气中的氧浓度,因此只有在大气中含氧较高时才能满足细胞内呼吸位点对氧的需求,特别是在深层组织中。由于氧在气相介质中的扩散速率远比在水相介质中大,植物组织中气相空间的存在有助于氧的扩散。如马铃薯块茎内的气相空间仅占组织总体积的0.6~1.3%,一直径14cm的球形块茎的中心部位仍可维持2%左右的氧浓度。有较大气相空间的植物组织,内部氧浓度亦相应提高。光合作用能释放氧,光合组织白天能从叶绿体取得氧气维持呼吸作用。在供氧严重不足时,植物有氧呼吸受抑,无氧呼吸陡然增强。大气中CO2浓度为0.03%左右,除光合组织外,其他植物组织中的CO2浓度均高于此值。在块茎中CO2浓度为2.5~5%,果实内部和树干深层可达25~30%,金合欢树干气相中的CO2浓度曾发现高达97%。CO2浓度达5%时会抑制呼吸,10%时有毒害效应,但也有植物组织经45~70%CO2处理24小时反而加速呼吸。CO2浓度除能直接影响呼吸外,还可以通过对其他代谢过程和对细胞pH值的效应间接影响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常受底物供应的限制。饥饿、黄化和暗处理会使参与呼吸的植物因底物不足而呼吸受抑。如增加底物供应,即使健康的小麦叶片,喂给糖时也能提高呼吸速率。植物营养器官通常含水80~95%,水分亏缺常导致呼吸最初升高,然后下降。最初的升高可能是由于淀粉水解加速使底物暂时增多,以及原生质损伤引起的解偶联作用使呼吸失控。接着下降的原因包括原生质的损伤,酶水合度的降低,物质移动减缓造成反应位置底物不足和产物积累,以及生长速率的下降。

呼吸作用respiration

又称氧化作用。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即细胞中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腺苷三磷酸(ATP)形式能量的过程。在有氧条件下,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呼吸底物中的碳原子可以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来自底物的氢原子经呼吸链的传递最后与分子态氧结合成水。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呼吸底物中仅有部分碳原子被氧化,最终产物不是水而是乙醇、乳酸等有机物,故无氧呼吸亦称发酵。人和高等动物有内呼吸和外呼吸之分,前者指组织细胞与体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后者指血液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一般所称呼吸系指外呼吸。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huxizuoyong

是活细胞内经过某些代谢途径,使有机物氧化分解从而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新陈代谢的重要组成。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反应过程,是一切生活细胞所共有的,呼吸停止,生命也就停止。就高等植物来说,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它们都是一个氧化还原过程。其结果总是有机物(即呼吸底物)发生某种程度的氧化,产生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呼吸过程是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分许多步骤进行的,其中产生多种中间产物,它们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脂类、色素、类萜等生物合成的原料。同时释放能量也是逐步的。贮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除了一部分以产热的形式释放外,约有40%的化学能转变为可迅速利用的能源-ATP,供植物进行生理、生化活动(如矿质吸收、物质运输、有机物合成以及生长、运动等)的需要。由于呼吸作用供给能量,带动了各种生理活动,其中间产物又是植物体内物质代谢千变万化的基础,因此呼吸作用成为代谢中心,呼吸速率常作为生命活动强弱的指标。

☚ 暗反应   微生物学 ☛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Huxizuoyong

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进行。整个呼吸过程在线粒体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吸入的氧与糖等物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并放出能量,供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同时呼吸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一系列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又可进一步合成各种有机物,成为植物体的重要组成。
呼吸作用分有氧与无氧呼吸二种类型。无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发酵就是一种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可用于酿酒业。有氧呼吸是高等植物进行呼吸的主要形式,它比进行无氧呼吸释放能量更多。
正在生长的植物会呼吸,已经收获了的植物也要进行呼吸。长期贮存在菜窖里的菜仍在进行呼吸,呼出大量二氧化碳,如不事先排气,人进入菜窖就会窒息。贮藏粮食时应设法降低它们的呼吸作用,否则,呼吸作用快会引起有机物的大量消耗,放出的热量会使粮食的温度升高,反过来又促进了呼吸增强,导致粮食发热霉变。
植物在夜间仅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能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所以清晨林间空气混浊。而在傍晚时植物由于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放出了大量的氧气,使得空气变得格外清新。

☚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

呼吸作用

respiration


呼吸作用

respira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