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楚关系早在殷商末年,楚族首领就已投附周文王,建立了周楚之间最初的宗属关系。周成王即位之初,年幼,周公旦主持政事。当时的领导核心曾发生内部纷争,以致周公一度出奔楚地。这说明当时楚地必近周,关系亦较好,而楚人必是支持周公的。周成王时,在周公主持的“东征”胜利之后,曾召集由周王室分封出去的诸侯国参加“岐阳之会”。楚人当时备办供祭祀用的茅草把子(“包茅”)和指路的木表,以及与另一个东夷部族鲜牟担任“守燎”(《国语·晋语八》)。周成王时,由于“举文、武勤劳之后嗣”,始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于“楚蛮”之地,“封以子男之田”(《史记·楚世家》)。受封为第一代楚子的熊绎,历事周成王、康王两代。至周夷王时,熊渠一度强大称王,以“蛮夷”自居,拓展境土,分封三子,“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后因畏周厉王伐楚,去其“王”号。进入春秋初期周室日衰,楚则渐趋稳定,并有所发展。下至楚武王熊通,开始强大侵凌邻国,自立为王,公然对周独立。楚成王即位,令尹子文执政,一度与周通好。得到周的承认:“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毋侵中国。”至庄王八年(前606),曾乘进攻陆浑之戎的机会,耀兵于周之边境,公然向前来慰劳的周大夫王孙满问九鼎之大小轻重,被王孙满以“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大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等大道理,搪塞过去。以后晋楚长期争霸,互有胜负,周在楚人心目中已无足轻重。下至战国以迄周亡皆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