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孟姜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孟姜女春秋时齐国人。姓姜。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其夫杞梁(名殖)随齐庄公攻莒,战死。她到郊外迎丧,庄公使人往郊吊,她认为违礼,于是庄公亲自往吊其家。传说她哭夫十日,城便崩塌,遂投淄水而死。相传秦始皇时有范杞梁者,筑长城时为官吏所杀。其妻孟姜女来送寒衣,知夫死而恸哭,长城遂为倾倒。其事虚诞,很可能即由春秋时齐国杞梁之妻哭夫崩城事附会而成。 孟姜女 孟姜女《孟姜女》中的主要人物。隋唐时一称孟仲姿。她在自家花园内发现潜逃的征夫万喜良,与他结成夫妻。婚后万喜良去筑长城,她历尽千辛万苦万里送寒衣,知夫已亡,哭于城下,城崩。滴血辨出夫骨,携而归葬。明清以后增加了孟姜女与秦始皇面对面斗争的情节。秦始皇欲纳为妃,她设计迫使秦始皇完成许诺的造桥、修坟、御祭三件事,而后投水自尽。孟姜女形象在唐代以前较多地表现出“守贞”、“执礼”的一面。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将她封为孝女烈妇,在故事中掺入封建糟粕。人民大众在对她苦难遭遇寄于无限同情的同时,将她塑造成追求幸福生活、机智勇敢、坚毅不拔、令人仰慕的女性典型。现在人们仍以多种文艺形式讲演她的故事。 ☚ 七仙女 万喜良 ☛ 孟姜女 孟姜女汉族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汉族聚居区。它把孟姜女和万喜良夫妇生死别离的悲剧,置于秦始皇修筑长城的背景下,通过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挫败秦始皇等情节,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的徭役和暴政,表达了人民反对封建统治的坚强精神。故事中的秦始皇是封建暴政的代表,孟姜女则是人民群众不断加工而成的反抗暴君的艺术典型。该传说形成于隋唐,完善于明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流传于南北各地,家喻户晓。初胚阶段以《左传》杞梁妻拒绝郊吊的记述为起始,以《列女传》的记述为代表;形成阶段以《同贤记·杞梁妻泣崩城》为代表。此时已出现秦始皇北筑长城、杞良(或作杞梁)避役而与孟姜女(或作孟仲姿)结婚、孟姜女送寒衣、哭倒长城、滴血认骨、负尸归葬等情节。明清以来的传说则突出表现孟姜女的反抗精神,结尾增加了秦始皇逼婚、孟姜女拒侮跳水自尽情节。有的学者认为杞梁妻与孟姜女是两个故事中的两个人物,《同贤记·杞梁妻泣崩城》才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孟姜女故事。封建统治者曾利用这个故事,将孟姜女篡改成维护封建礼教的贞妇烈女的楷模或消灾消难、有求必应的神佛。现今尚在民间流传的有孟姜女传说故事、传奇、民歌、子弟书、鼓词、评弹、宝卷、戏曲等。20世纪20年代起,著名学者顾颉刚从历史和地理两方面对孟姜女传说故事的演变流传进行系统考察,搜集了大量资料,著有《孟姜女故事研究集》三册。现代学者路工编有《孟姜女万里寻夫集》。 ☚ 白素贞的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 ☛ 孟姜女 孟姜女文学故事人物。相传为秦始皇时人。秦始皇筑长城,其夫范杞梁(一作范杞良)被迫充夫役。孟姜女万里送寒衣,历尽艰险到达长城时,丈夫已亡,埋骨城下。孟姜女痛哭,长城为之崩坍八百余里。后投海而死。按,《左传》载有春秋时齐国将军杞梁出征战死,其妻哭夫而变国俗事。孟姜女故事当源出于此。汉刘向《列女传》所载,已近传说。唐宋以来,戏曲、曲艺等以此为题材的极多,但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以唐代《孟姜女变文》、宋元南戏剧本《孟姜女送寒衣》等较有名。 ☚ 秋胡 刘晨、阮肇 ☛ 孟姜女 孟姜女汉族民间叙事诗。流传在江苏省吴县一带。全诗长达两千余行。根据民间传说《孟姜女的故事》再创作。主要写秦始皇抓夫修万里长城,他在梦中得知修万里长城要死民夫一万人,要寻一个叫万喜良的人可免。于是,他下令捉拿万喜良。万财主的儿子万喜良在家人的帮助下逃出,藏入孟员外的后花园,与小姐孟姜女一见钟情。孟员外的家人阿兴有心娶小姐,见万喜良夺走了小姐,便到县衙告发。万喜良在新婚之日被抓,死在长城下。孟姜女千里寻夫来到长城,她滴血认骨,又被贪色的秦始皇看中。孟姜女向秦始皇提出必须厚葬丈夫的三个条件,三件事完成后,她跳海自尽,誓死忠于万喜良。死后变成蠓飞子,专追咬秦始皇。全诗揭露了秦始皇的残暴不仁,歌颂了孟姜女忠于爱情,不贪图富贵的高尚情操。 ☚ 孤儿传 相秀 ☛ 孟姜女世有“孟姜女寻夫”、“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礼记·檀弓下》:“齐庄公袭莒于夺,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孟子·告子》下:“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至汉刘向《古列女传》演变为哭城城崩。《古列女传》 四:“庄公袭吕,殖(杞梁殖)战而死。……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此为“哭长城”所本。唐代《雕玉集》十二引《同贤记》,开始略具后世传说之形。其言杞良秦始皇时北筑长城,避苦逃走,与孟仲姿结为夫妻。后杞良被城吏捉拿,筑埋于长城下,孟仲姿闻而号哭,城崩,又滴血认骨,归葬其夫。后来的传说,孟仲姿和杞良逐渐演变为孟姜女和范喜郎。敦煌曲子词《捣练子》中已有“孟姜女”之名,其词曰:“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烟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 孟姜女全名《说唱孟姜女全传》。弹词。清佚名撰。二卷。约五千字。内容写皇帝要造万里长城,神仙托梦给皇帝:苏州万喜良,一人可抵万人亡。皇帝下诏捉拿喜良修长城,万喜良逃入孟家后花园,见孟姜女入池沐浴,二人遂成婚。婚后喜良被捉走,葬身长城下。孟姜女托人送寒衣,感梦知夫亡真相,千里寻夫,哭倒长城,滴血认尸,领取丈夫骨殖,痛骂昏君,自杀身死。暴露出封建皇帝荒淫无道,人民所受徭役之苦。艺术上较有特色,以七言韵语成篇,简练、通俗,系孟姜女故事说唱形式较有影响者。有清末锦春堂刻本。 孟姜女 孟姜女中国民间传说人物。据《礼记·檀弓下》、《孟子·告子下》、刘向的《列女传·齐杞梁妻》等文记载,杞梁为齐臣,阵亡于城下。其妻伏尸痛哭,十日城为之崩,杞梁妻埋好丈夫的尸骨,然后投淄水而死。故事表现了杞梁妻感天动地的真挚哀痛和忠贞赴死的刚烈性格。后来故事的情节在传说中发生了变化,杞梁不是齐臣而是修筑长城的民夫了,据《稠玉集》引《同贤记》中记载,杞梁为秦始皇筑长城时,不堪其苦而逃走。他逃到孟超家后园的树上,正遇见孟超女仲姿在池中洗澡。仲姿因身体暴露,便与他结为夫妻。婚后,杞梁仍回长城服役。主典对他的逃离非常恼恨,打死了他,并将他筑入长城。仲姿闻讯悲啼而来,朝着城墙号哭不止。城墙为此而倒塌,露出堆堆白骨。仲姿刺破手指,以血滴骨,血入骨者便是杞梁的骸骨。找到丈夫的骸骨后,仲姿携之归葬。这就是孟姜女故事的大致轮廓,只不过是孟姜女的名字尚未出现。在故事的演变发展中,杞梁由齐臣变成筑长城服苦役的民夫,由战死变成被残暴打死,并被筑入城墙中,使故事本身增加了反繁重徭役的主题内涵,仲姿哭倒长城的细节也同时赋有了强烈的控诉的功用。孟姜女的故事在长时期的口头相传和各种文艺形式的创作加工中,影响极为深远。 ☚ 西王母 织女 ☛ 孟姜女 孟姜女中国民间传说。与牛郎织女、梁祝、白蛇传说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传说”。叙述孟姜女万里寻夫的故事。《春秋左氏传》曾有杞梁战死,杞梁妻拒齐侯郊吊的记载。后来故事逐渐发展,到了唐朝的《琱玉集》引《同贤记》的故事为:燕人杞梁为躲避秦始皇筑长城苦役,逃到孟超家的花园里,遇上孟女仲姿在池中洗浴,两人一见钟情,仲姿以身相许,婚后杞梁被主典打杀筑尸于城内,仲姿寻夫哭倒长城。在唐敦煌曲子词中,将孟仲姿称为孟姜女。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中,都有关于孟姜女的传说,只是在故事情节上有所不同。孟姜女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反对封建统治者繁重徭役的主题,千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被改编为戏曲、说唱等表演形式。 ☚ 牛郎织女 白蛇传 ☛ 孟姜女文学故事人物。相传为秦始皇时人,因丈夫范喜良被抓去修万里长城,她千里迢迢送寒衣,到时丈夫已死。她悲恸欲绝,长城为之崩裂,现出丈夫尸骸。她面斥秦始皇、赵高罪行后投海而死。是民间传说中忠于爱情、反抗暴政的妇女形象。故事是唐人根据汉魏流传的关于“杞梁妻”的传说改编增饰而成,以后通过说唱、戏曲、歌谣等形式流传不衰。 孟姜女 孟姜女湖南地方传统剧目。省内许多地方剧种均有这一题材的剧作,其中傩戏以唱孟姜女故事为主要剧目。据传大剧种亦有高腔唱本,今已失传。秦始皇征民夫筑长城,云南范杞良应征,不堪苦役,逃至许家庄后园,藏身柳树上。许家女儿孟姜下池洗澡,见树上有人,遂唤其下地并许婚。甫入赘,差役抓逃夫,范又被抓去修长城。孟姜制寒衣往长城寻夫,历尽艰险后得助于神终于到达长城,始知夫死,尸骨已筑城墙内。孟姜痛哭,墙崩见骨,孟姜滴血认夫骨,负之归家。1982年长沙市花鼓戏剧团曾上演陈北方改编本。 ☚ 望断云天 梅子黄时 ☛ 孟姜女见 孟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