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镇
周庄位于苏州市城东南38公里,昆山市西南33公里青浦、吴江、吴县、昆山四市县交界处,隶属昆山市。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后又称贞丰里。1086年(北宋元祐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13公顷捐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恩,改名周庄。
周庄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南北市河、后巷河、油车漾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因河成街,傍水筑屋。有河有街必有桥,周庄桥多,是其特色之一。
周庄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年均降雨量为1041.8毫米,平均气温15.3℃,最冷月1月份为-5℃,最热月7月份,最高气温为36℃。
周庄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全镇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仅有0.4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同时,周庄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迷楼:迷楼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原名德记酒店。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南社发起人柳亚子、陈去病曾四次在此痛饮酣歌,乘兴赋诗,宣传新文化,鼓吹民主革命,后将百余首诗篇汇集成《迷楼集》,流传于世,迷楼名声大扬。
棋苑:顾名思义,为各种棋类的展览馆。这里汇聚了东西方、古现代的各类棋及棋谱。中堂一块空地做成一个巨大的中国象棋棋盘,从楼上向下看,是一幅壮观的画面。
澄虚道院:这里是周庄香火最盛的地方。
双桥:即世得桥、永安桥,位于镇东北部,建于1573-1619年(明万历年间)。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此交汇成十字,聪明的工匠就在此联袂建造两座石桥,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代的钥匙,所以当地人又称之为钥匙桥。
沈厅:位于周庄富安桥东堍南侧南市街上,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1742年(清乾隆七年)所建,七进五门楼,大小100多间房屋,分布在100米长的中轴线两侧,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上所雕人物、走兽及亭台楼阁、戏文故事等,栩栩如生,非常传神。
张厅:位于北市街双桥之南,原名怡顺堂。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于1436-1449年(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转让张姓,改为玉燕堂,俗称张厅。张厅前后六进,房屋70余间,占地1800多平方米,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湖:位于周庄镇南面,俗称南白荡,现统称南湖。湖滨茂林修竹,环境雅静,湖光水色,清幽透明,是游人的好去处。
全福讲寺:1086年(北宋元祐元年),里人周迪功郎舍宅建寺,名全福讲寺,位于白蚬湖畔。后经历代扩建,梵宫重叠,香火旺盛,成为远近闻名的寺院。这里既有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建筑艺术的美轮美奂,园林景色,如诗如画,令游人流连忘返。
澄虚道院:位于中市街上,面对普庆桥,俗称“圣堂”。建于1086-1093年(北宋元祐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占地1500平方米,为吴中地区知名道院之一。
叶楚伧故居:位于西湾街,坐南朝北,前后五进,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前堂楼为叶楚伧童年书房,后堂楼下客厅,叶曾在此与南社友人柳亚子、苏曼殊等斗酒叙诗,切磋艺文。庭院内花木扶疏,错落有致,春夏季节,满园鲜花盛开,一派迷人景色。
周庄镇
位于昆山市南境。原名贞丰里,宋元祐元年(1086)始有周庄之称,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周庄镇。“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是典型江南水乡。境内大小河道30多条,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水而秀、因水而盛。水、路、桥、店、宅浑然一体。近千民宅,十之八九临港背河,白墙青瓦。街面狭窄,石板铺面,深邃曲折的巷道宽不足2米。镇内共有大小各异的石桥30余座,明清古桥尚存13座。观光览胜,尤以富安桥、双桥、贞丰桥、太平桥为佳。双桥由石拱桥与石梁桥组成,桥洞一方一圆,桥面一横一竖,极为别致。镇上明清宅院占六成,最具代表性的当推沈厅、张厅、章厅等。沈厅由江南首富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乾隆七年(1742)建,占地2000多平方米,七进五门楼,100多米长的中轴线上有大小房屋百余间。前部是水墙门、河埠,中部是墙门楼、茶厅和正厅,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及后厅屋,供生活起居。前后楼屋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大的“走马楼”,为同类建筑中所罕见。门楼砖雕、马头墙和画梁雕栋分别出自徽帮、绍帮和苏帮工匠高手。贞丰桥西侧迷楼为“南社”人士吟诗聚会之所。柳亚子、陈去病、叶楚怆等在此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后人编有《迷楼集》。西晋文学家张翰、唐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先后寓居游钓于周庄南湖。今有汽车通昆山、上海等地。
☚ 顾炎武墓 5. 太仓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