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是指将造影剂注入血管腔内使之显影的一种X线检查方法。通过此法可了解血管内部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从而明确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及观察治疗效果。周围血管造影术包括四肢动脉造影、四肢静脉造影和颈总动脉造影等。
四肢动脉造影术 (1)肱动脉造影: 可显示上肢的动脉.❶经皮穿刺法:前臂伸直外展,肘部消毒铺巾,扪得肱动脉脉搏最明显处,作局麻,手指固定血管,把穿刺针与动脉纵轴呈45°向其近心端刺入,通过皮肤、皮下组织后进入血管。此时有突然“松脱”之感,同时可见搏动性动脉回血,然后将穿刺针呈30度后再向腔内轻轻推进1cm,即迅速注入50%造影剂20~30ml,至最后3~4ml时摄片;拔除穿刺针后,局部需加压5分钟。
❷直视穿刺法: 前臂伸直外展,肘部消毒铺巾,扪得肱动脉搏动明显处,局麻后,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显露动脉,将穿刺针在直视下向近心端进入血管,并在腔内滑行1cm后即迅速注入50%造影剂20~30ml,至最后3~4ml时摄片;拔针后局部应加压3~5分钟,然后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2)股动脉造影: 可显示下肢的动脉。其方法与肱动脉造影相同。临床上选用的是股三角区的动脉。如造影失败,可再重复注射一次。
四肢静脉造影术 (1)直接注入静脉造影:
❶上肢静脉造影: 患者仰卧,前臂伸直外展,将50%的造影剂20ml经肘部静脉徐徐注入,注射完毕后摄片。一般可显示前臂静脉、腋静脉及锁骨下静脉。
❷下肢静脉造影: 具体步骤同上肢静脉造影。如要显示大隐静脉,应由内踝处静脉注入;小隐静脉由外踝处静脉注入;深静脉则应于踝部上方缚以止血带,其压力以仅阻断浅静脉血液为度,然后在其下方踝部静脉注入造影剂,注射完毕后即可摄片。
(2)穿刺骨髓腔静脉造影: 在选定的穿刺部位,皮肤消毒铺巾,局麻后,把骨髓穿刺针插入,通过骨皮质后进入骨髓腔,抽得骨髓后,先注入0.5~2%普鲁卡因5~10ml,然后再注入50%造影剂20~30ml,注射完毕后即令病人深呼吸,于吸气时摄片。注射造影剂时,注射压力应持续,速度要均匀,以免出现静脉中断等现象。
穿刺部位据所要求显示的静脉而异,小腿及腘窝静脉可选择胫骨内踝或胫骨下端; 股静脉选择胫骨结节或股骨髁部; 髂外静脉及盆腔可穿刺髂前上棘或股骨大粗隆。
颈总动脉造影术 可显示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亦有经皮穿刺及直视穿刺二种。具体操作与四肢动脉造影相同。穿刺部位应在甲状软骨切迹下约1cm(或颈动脉分叉以下3~4cm),胸锁乳突肌前缘搏动明显处,而穿刺针方向应指向其远心端。
周围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常见有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局部血肿,创口感染,败血症,过敏反应等。有时穿刺部位可形成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为预防并发症发生,须注意下列事项:事前作碘过敏试验;操作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术原则;严格掌握指征;造影剂的剂量一般按体重计算为1~1.5ml/kg;术前用药按病情而定;注射造影剂后,有时可注入普鲁卡因溶液以解除血管痉挛; 术前、后可酌情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