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吴祖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吴祖光1917—

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生于北京。
剧作家、导演。曾任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导,北京京剧团编剧等职。著有《吴祖光戏剧集》、《风雪集》、《凤凰城》等,编导电影有《国魂》、《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等。
幼名:韶韶
笔名:杨双、司徒电登、吴君石、吴韶、吴祖光、宗明、绿英

吴祖光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吴祖光研究专集
写剧生涯
吴祖光悲欢曲
陈公仲 吴有生
吴祖光
许国荣 张洁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版598页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版138页
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9月版

剧作家吴祖光与新凤霞
吴祖光及其《风雪夜归人》
路,是宽广的——访剧作家吴祖光
田汉及“神童”吴祖光
吴祖光和新凤霞的故事
电影从业十年(1-7)
吴祖光和他的处女作
吴祖光及其早期剧作
情郎才女悲欢离合——记新凤霞和吴祖光
中国戏曲的魅力——访著名剧作家吴祖光
吴祖光
吴祖光
吴祖光
吴祖光传
吴祖光
吴祖光自传
戏剧家吴祖光
刘正义
潘萩
李延胜
长风
鲍文清
吴祖光
黄中模
许国荣等
于凭
方连
戚再玉主编
赵景深
李立明
田庄
*明报1976年5月27日
文汇报1982年6月13日
辽宁日报1982年8月28日
*文坛1962年30期
人物1981年1期
电影文化1981年3辑—1983年1辑
戏剧与电影1982年8期
戏剧艺术1983年1期
北京艺术1983年6期
世界博览1984年11期
上海时人志第54页
文坛忆旧第73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141页
中国现代戏剧电影艺术家传第41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上海)第206页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上)第370页
*当代中国作家风貌第200页
吴祖光方青现代文坛百象第92页

吴祖光

我作过副刊编辑
访美归来的吴祖光
写作生涯汇报
戏剧作家吴祖光撰文驳斥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状
告其“侵犯名誉权”
吴祖光
巩双印
吴祖光
中国人物年鉴编委
会编
人民日报1982年2月9日
联合时报1987年12月18日
文汇月刊1984年8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5)第196页

吴祖光1917——

原籍江蘇武進,1917年生於北京。在北京孔德學校讀小學和中學。畢業後,入北京中法大學文科。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到南京,任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語文教師。旋随學校遷長沙、重慶,再遷江安,任劇校國語、國文、中國戲劇史講師,創作大型話劇《鳳凰城》。1939年創作劇本《正氣歌》。1941年任重慶中央青年劇社编導委員。1942年春,創作話劇《風雪夜歸人》。次年夏又撰寫《牛郎織女》,並主持中華劇藝社編導,在成都撰寫《少年游》和 《林冲夜奔》。1944年至1945年,任重慶《新民晚報》副刊《夜光杯》主编,並和丁聰合编《清明》雜誌,同時創作《捉鬼傳》。1947年完成歷史劇《嫦娥奔月》;同年秋去香港,任大中華影片公司導演。在香港期間,撰寫《國魂》、《公子落難》、《風雪夜歸人》 (根據同名話劇改编)、《莫負青春》等四部電影劇本。同時還為永華公司導演電影《山河淚》、《春風秋雨》。1949年冬回北京,先後任中央電影局、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1953年前後编導或導演《紅旗歌》、《梅蘭芳的舞臺藝術》、《洛神》、《荒山淚》、《春城秋色》等。1960年起在中國戲曲學校實驗京劇團及中國戲曲研究院、北京京劇院任编劇。其間编寫劇本有《武則天》、《鳳求凰》、《三打陶家春》等,同時還改编電影劇本《花為媒》和創作大型話劇《闖江湖》。1979年調文化部藝術局從事專業創作。1980年後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劇協常務理事,中國作協會員,中國影協會員。

吴祖光

吴祖光1917—2003

剧作家。原籍江苏武进,生于北京。曾任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秘书、讲师。1937年开始创作剧本,先后在重庆中央青年剧社、成都中华剧艺社任编导。抗战胜利后,任重庆《新民晚报》副刊《西方夜谭》、上海《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主编。和丁聪在上海合编过《清明》杂志。1947年秋去香港任大中华影片公司编导。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导,中国戏剧研究院编剧等职。1979年到文化部艺术局专事创作。主要著作有话剧《正气歌》《风雪夜归人》《林冲夜奔》《捉鬼传》《闯江湖》,戏曲剧本《武则天》《凤求凰》《三关宴》,评剧电影剧本《花为媒》,散文集《解忧集》《风情小集》,论文《吴祖光论剧》等。有《吴祖光戏剧集》《吴祖光剧作选》。

☚ 黄俊耀   黄钢 ☛
吴祖光

吴祖光1917.4.21——

祖籍江苏武进人,生于北京。1937年,中断了北平中法大学文科的学习,到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讲授语文和中国戏曲史。七七事变后,随校内迁长沙、重庆,创作反映东北义勇军抗日斗争事迹的四幕话剧《凤凰城》。1939年创作以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事迹为题材的历史剧《正气歌》。该剧艺术成就较高。1941年应邀到重庆中央青年剧社任编导委员。1942年写成三幕话剧《风雪夜归人》,该剧以感情的真挚和亲切、动人心弦。1943年随怒吼剧社去成都,创作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幻想剧《牛郎织女》,后任中华剧艺社编导。在成都又创作了话剧《林冲夜奔》和《少年游》。1944年回到重庆,任《新民报》副刊《西方夜谭》主编,并于1945年在《西方夜谭》上首先发表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轰动了国统区。1946年回到上海,和丁聪合编《清明》杂志,兼任《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主编。先后写成和演出讽刺国民党统治的三幕讽刺喜剧《捉鬼传》和三幕神话剧《嫦娥奔月》,因此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警告和威胁。1947年秋,去香港任大中华影片公司编导,编写了电影文学剧本《国魂》 (据《正气歌》改编)、《风雪夜归人》(据同名话剧改编)、《莫负青春》 (据《聊斋》故事改编)以及《公子落难》。1949年秋,经青岛回到北京。建国后,先后任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直到1957年。这期间,导演了《红旗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洛神》等五部电影,改写并导演了程砚秋的著名悲剧《荒山泪》。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第二年去北大荒劳动。创作有大型话剧《卫星城》和《光明曲》 (均与王正合作),还写了京剧剧本《夜闯完达山》。1960年回到北京,先后在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中国戏曲研究院、北京京剧院、文化部艺术局任编剧,直到1966年。这一期间,写了六个剧本:《武则天》(与人合作)、《凤求凰》、《三打陶三春》、《三关宴》、《桃花洲》、《踏遍青山》和话剧《咫尺天涯》。1978年将话剧《蔡文姬》改编成歌剧本,还创作了大型话剧《闯江湖》。为中国剧协常务理事。

☚ 吴强   何芷 ☛

吴祖光

剧作家。1917年4月21日生。江苏省武进(今常州市武进区)人。1935年入中法大学文学院。1937年,在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秘书、教师。抗战时期,先后任重庆中央青年剧社、中华剧艺社编剧。1941~1943年在重庆中央青年剧社等任编导。其间创作了《风雪夜归人》等多部话剧。1944年编辑重庆《新民报》副刊。1946年到上海,主编《清明》杂志和《新民晚报》副刊,并创作了《捉鬼传》、《嫦娥奔月》等剧本。1947年出走香港,任大中华影片公司、永华影片公司编导。1949年回到北京。先后任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导,改编并导演了《红旗歌》、《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等影片。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在北大荒劳动3年,1960年回到北京。历任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中国戏曲研究院、北京市京剧院编剧。京剧《三打陶三春》、评剧《花为媒》深受好评。1979年调文化部艺术局从事专业创作。1982年出版《吴祖光剧作选》。1981年出版《吴祖光论剧》,收入他写于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戏剧杂论70余篇。2003年4月9日去世。为中国剧协副主席,第5、6届全国政协委员。共创作、改编话剧、戏曲等形式的剧本40多部。主要话剧作品有:《正气歌》(1940)、《牛郎织女》(1942)、《风雪夜归人》(1942)、《少年游》(1944)、《捉鬼传》(1946)、《嫦娥奔月》(1947)。

吴祖光

吴祖光

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生于1917年。江苏武进人。吴祖光早年曾入中法大学文学系学习。1937年来到南京,在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1941年来到四川,并担任重庆中央青年剧社编导委员。1944年,在重庆担任 《新民晚报》副刊 “西方夜谭”主编。1946年,吴祖光来到上海,并担任 《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 主编,同时,与丁聪等人 一起合编 《清明》杂志。新中国成立以后,吴祖光曾先后担任中央电影局编导、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导、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编剧、中国戏曲研究院编剧等。吴祖光几十年来辛勤笔耕,留下了丰厚的戏剧文学作品,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 话剧剧本《凤凰城》、《正气歌》、《风雪夜归人》、《牛郎织女》、《少年游》、《林冲夜奔》、《捉鬼传》、《嫦娥奔月》等,电影剧本 《国魂》、《莫负青春》、《红旗歌》、《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洛神》 等,京剧剧本《武则天》、《凤求凰》、《三打陶三春》、《三关宴》等,散文集 《后台朋友》、《艺术的花朵》等等。吴祖光是现代著名的作家、戏剧家,他的著名话剧《风雪夜归人》,反映了旧中国艺人的悲惨境遇,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在人民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他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右为吴祖光

☚ 吴伯箫   陈白尘 ☛
吴祖光

吴祖光

吴祖光 (1917— ),江苏武进人,生于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孔德学校,入中法大学文学系,1946年到上海,任《新民晚报》 副刊、《夜光杯》 主编,并同丁聪合编 《清明》 杂志。1937年创作处女作 《凤凰城》,1940年写成历史剧 《正气歌》,1942年完成代表作 《风雪夜归人》,以后创作了神话题材的话剧 《牛郎织女》,1946年写有三幕话剧 《捉鬼传》,1947年写了 《嫦娥奔月》,同年在香港创作并导演了 《莫负青春》 等电影,建国后写了 《闯江湖》 等。所写剧作题材广泛,无论现代、历史和神话传说,都较能得心应手,构思别致,情节生动,语言自然。

☚ 马识途   秦牧 ☛

吴祖光1917~2003Wu Zuguang

contemporary playwright and film director. Works: Phoenix City,Song of the Rectifying Force,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06:13